福安: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冀的生态型港口工业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21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fabdz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8-02-21 12:26:28

    福安、福安,幸福安康,这是一个吉祥的市名,更是一片山海相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神奇土地。从福州市驱车沿沈海高速公路北上,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可抵达这座被誉为“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南方葡萄之乡”、“中国电机电器城”的新兴滨海城市。
    福安是祖国东南沿海一颗璀璨明珠,建县于宋淳祐五年(公元1245年),1989年撤县建市,1993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这里南连福州、北接温州,历史上就是闽东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曾是闽东革命的中心和闽东地区专署所在地,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均设在福安,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福安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叱咤风云,领导如火如荼的闽东革命。福安既是沿海开放城市,又是综合改革试验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下辖21个乡镇(街道)、439个行政村,设有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市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人。这里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向沿海和内陆辐射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省道、国道、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温福铁路,把福安市与温州、福州等沿海发达城市连成一片,还拥有对外国籍船舶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白马港,港区内大小码头泊位20多座,年货物吞吐量居全省前列。
    悠久的历史,繁荣的经济,迷离的山水,孕育了福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人文景观更是独具特色,是历史名人薛令之、郑虎臣、谢翱的故乡。保存完好的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故里溪潭廉村宋代古城堡建筑群、富春溪畔绵延数十里的原始森林等景观,让人流连忘返,是旅游观光、寻幽探古的乐园。还有白云山、仙岩山的佛光,以及被世人称为“活化石”的瓜溪刺桫椤、白云山景区冰臼群等,为旅游界和科学界人士所关注。
  区位优越。地理上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中点位置,水陆交通便捷,沈海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温福铁路、将动工建设的宁武高速公路、规划中的福泰高速公路和宁衢铁路交叉贯穿全境,构成铁路、公路立体交通体系,并将成为福建沿海通向内陆省份的重要通道。白马港是著名良港三都澳港的重要区域,水深港阔、不冻不淤,可建多处万吨至30万吨码头,其腹地经论证可落地建设大型石化项目。
  资源丰富。境内水系发达,福建省五大水系之一的交溪,从北向南纵贯市境。境内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产20多种,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化,有刺桫椤、水松等60多种珍稀树种,森林覆盖率达67.9%。海拔1448米的福安最高峰白云山,素以雄伟、壮丽、神奇见称,有缥缈奇幻的“佛光”胜境、奇异珍稀的午时睡莲、秀美清丽的飞瀑流泉、独具魅力的冰臼奇观、神秘古老的“活化石”刺桫椤、别具风情的溪塔葡萄沟等构成了福安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农业已形成林业、茶叶、蔬菜、绿竹、水果、太子参、水产、食用菌等八大基地,茶叶、芙蓉李、蘑菇等产量均居福建省前列。福安作为“中国茶叶之乡”,是全国第二大茶叶主产县(市)和全国最大的绿茶、花茶主产区,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在地,全国茶树选育和繁育中心,全国第一批创建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市,目前已形成以花茶、绿茶为主,“坦洋工夫”红茶、工艺茶、乌龙茶、白茶等多茶类的生产格局。全市拥有茶园30万亩,茶农茶商41万人,年产茶叶2.43万吨,出口茶叶4000多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福安是“南国葡萄之乡”,南方地区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葡萄生产基地,拥有优质巨峰葡萄基地4万亩。福安还是“中国绿竹之乡”,交溪两岸5万亩“百里绿竹长廊”,年产绿竹笋7200吨,竹材5.7万吨,居全国首位。沿海海域有浅海10余万亩,滩涂7万多亩,是福建省的贝苗基地和大黄鱼、对虾、中华绒毛蟹以及日本鳗鲡苗的主产区。
  产业特色明显。福安是著名的“闽东电机”故乡,经过五十年的拼搏,如今的福安已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电机电器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被誉为“中国电机电器城”。2004年电机电器产业被福建省列为全省重点扶持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目前,全市电机电器企业730多家,2007年产值102亿元,年产值上亿元企业37家,年产值超5亿元企业3家,
企业集团6家,产品主要有电动机、水泵、发电机、电子医疗保健器械等20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近70%的产品出口东南亚、中东、非洲、欧盟、美洲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交易额30多亿元,中小电机出口量占全国的1/4,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小电机生产和出口基地。福安是福建省船舶修造基地和全国民间船舶交易市场之一,船舶修造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白马港的造船业就已称雄福建。目前,全市船舶修造企业31家,产值40亿元,占福建省的41%。拥有1000-10万吨级船坞15座,总坞容量27.5万吨,船台32座,总容量32.16万吨,船台、船坞总容量分别占福建省的57%和41%,已具备承修国内外11万吨级以下、承造7.5万吨以下各种船舶的能力。
  政策优惠。福安既是沿海开放城市,又是综合改革试验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拥有数区合一的政策优势,近年已先后出台了鼓励投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专门成立了招商中心,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的快捷服务,对重大投资项目和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按照“政策根据项目定,政务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给予更大优惠。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福安谋划了“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生态型港口工业城市发展定位,提出了构建“沿海及赛江沿岸一条岸线,闽东北交通和闽东电力两个枢纽,电机电器、船舶修造、以茶叶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三个主导产业,城区、赛江、溪北洋三个城市组团,秦溪洋、赛甘下、湾坞半岛三个工业集中区,交溪(赛江)流域一个生态体系”的发展布局和重点,力争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4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3万元。
  坚持以产业集聚为主导。围绕加快推进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的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空间,优化配置产业发展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泰格动力、凯捷利电机、安波电器等龙头骨干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鼓励有实力的电机、船舶修造企业以各种方式上市融资,推进企业重组和资源整合,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船舶、电机、食品加工等产业链的延伸,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形成产业整体发展优势。
    坚持以项目带动为抓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认真落实重点项目责任人负责制,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督查、考评机制。加快温福铁路福安段、宁武高速公路福安段建设,做好福泰高速公路、宁衢铁路前期工作,拓展交通腹地空间。加快白马港开发步伐,建设白马港铁路支线和深水集装箱码头,规划建设口岸联检机构,发展水上运输业,增强港口吞吐能力。完善电网布局及配套建设,构筑闽东电力枢纽。大力发展临海产业,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把引进重化工业作为临海产业招商的主攻方向,深化下白石半岛石化工业区项目前期工作,促进白马港工业板块的深度开发和开放,延伸壮大产业链。
    坚持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在继续抓好已经形成生产能力的坂中、秦溪洋、赛岐工业集中区的扩建和配套完善的同时,推进甘棠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充分发挥湾坞半岛岸线优越、电力充足、路网配套等优势,引进一批大运量、用电需求量大、与支柱产业配套的大中型临海工业项目入驻;加快制订畲族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力争与高速公路同步征地、同步开发,重点引进发展医疗保健器械和机电配套产业,在两、三年内建成福安新的工业增长板块。
    坚持以开放协作为支撑。灵活运用专业招商、项目招商、园区招商、网络招商、企业招商等方式,吸引各地企业来福安投资办厂,争取引入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到福安投资。积极发挥福安集高速公路、铁路、港口为一体的交通枢纽优势,以规划建设湾坞船舶物流配套园区为突破口,努力把福安建成闽东北的工业原材料物流集散中心。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妥善解决引进人才的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生活保障、工作环境等问题;积极探索校企联办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路子,有效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的培养。加强与周边县市(区)的旅游开发协作,做好白云山冰臼群与太姥山、白水洋捆绑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工作,加快白云山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国家地质公园的步伐,打造“畲、茶、古、廉”文化游、生态休闲游和红色游等特色旅游品牌,使福安旅游景点更好地融入“闽东北亲水游”线路。
    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县域综合改革,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研究制定吸收社会资金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和工业集中区通用厂房建设的具体办法,努力突破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积极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强化激励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好乡镇绩效考评与企业发展软环境评议活动,严格按照考评结果兑现奖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深化用人机制改革,继续从市直机关和乡镇选派优秀干部参与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为干部搭建施展才干的平台,坚持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真正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在全市形成合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际遇神州歌盛世,再扬风帆创辉煌。开放的福安是一片商机独具的投资福地,风情无限的观光热土。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观光旅游,洽谈贸易,投资兴业,共谋发展,携手共创福安21世纪新的辉煌。

作者:fabdz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