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优走前头 争先当先锋 争效做贡献】福安船舶:“电”掣蓝海 驶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6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3-04-06 19:11:50


电动船舶市场前景广阔、经济社会效益突出,是船舶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锚定船舶电动化发展方向,持续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创新研发、充电设备布局等方面发力,推动电动船舶产业扬帆驶向新蓝海。

这天,福建省长兴海洋装备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里,工人们正抓紧完成船舶订单。随着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这家企业生产的船舶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福建省长兴海洋装备有限公司电气主任 陈长茂:

我们电动船舶原先是用玻璃钢,现在已经发展到铝合金,因为它满足环保要求,而且满足“双碳”标准。目前我们的船舶使用区域正从湖泊往沿海发展。

作为一家专业修造各类中小型油船、海工装备、运输船舶及渔业船舶的企业,长兴公司持续引进行业尖端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取得了“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技术创新工程创新型试点企业”等荣誉。如今,该企业又将目光瞄向了电动船舶。

福建省长兴海洋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尤长智:

电动船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我们必须紧扣“双碳”战略,加快电动船舶的研发生产,在市场中抢占先机。

“双碳”背景下,船企转型升级在我市并不少见。前段时间,福建福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为福州市建造的现代双层纯电动游船顺利开工。该船航行于内河B级航区,主要用于福州两江四岸游览观光,具备夜游功能,定位为绿色环保的游览观光船。为支持这一产品批量订单建造,我市积极争取到省级“电动船舶”专项补助资金7000多万元,用于福宁重工电动船舶生产。
福建福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志峰:

福宁重工将继续主动融入对接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积极进军电动船舶市场,加大纯电船舶的研发力度,努力打造电动船舶“福建样本”,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船舶修造一直是我市极具资源优势的传统产业,但随着海上运力和造船产能过剩,产业整体产能利用率有所降低。近年来,我市紧抓市场契机,引导企业通过加快转型升级、推动船舶电动化等一系列举措破局产业桎梏,实现闭环式发展,市场开拓从内到外、民营企业从自发走向有序,成为福建省三大船舶修造基地之一和全国民间最大的中小型船舶交易市场之一。

据统计,我市现有船舶修造企业30多家,年修船能力200万吨,年造船能力100万吨。为有效推进电动船舶发展,我市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出台推动电动船舶发展若干措施,抓紧对接招引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电动船舶上下游项目,持续抓好船舶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船企与宁德时代等锂电新能源企业合作,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船舶产业配套项目,促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宁德台 张帆 黄海音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 阮珊妮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