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端午】畲乡菅粽 端午飘香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7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06-07 11:45:43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粽子节等。中国民间有包粽子过端午节的传统风俗。畲家人千百年沿袭祖辈制作的这种传统食品长约6寸许,形似枕头,又称“枕头粽”。端午前,畲民们从山上砍回一种野生灌木黄碱柴,将其烧灰,淋出黄色碱水,成为糯米的天然染色剂。然后,精选自耕自种的单季稻糯米泡进黄碱水里。用植物给食物上色,是畲家人的智慧,它既满足了一个生活在山里的民族对色彩渴望,又在客观上保护了食物的天然品质。
开始裹粽了。阿婆、阿婶从铁镬里取出经过沸汤烫软的菅草叶,拿两片对折成槽形,再拿一片披在槽底,而后舀碱水泡过的糯米数两于叶槽中。糯米填至几分合适,在阿婆、阿婶心中,用量有熟稔的标准,也与指间达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装满一捏拳粗,20厘米长的时候,把披底的一片菅叶折过来,再把那折槽的剩余菅叶折过去,裹包好糯米。接着将棕叶丝缚作5节,在一眨眼工夫,一条散发淡淡箬叶和稻草清香的粽子便水灵灵呈现在眼前。放到铁镬里煮10余小时就可以出锅了。
菅粽形如竹节,节节相扣。传统畲家人吃菅粽,先解开最后一节的捆绳,一层一层剥开已煮成米黄色的菅叶,便露出浅黄色的粽子来,看上去,鲜香可口,十分诱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端午来临之时,那升腾而起的水汽带着菅叶和糥米芬芳弥漫农家小院。畲家人把精心、细心、耐心包裹进菅粽里,也把寄托着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心愿糅入其中,让每一条菅粽都不辜负味蕾的期待和守候。
记者:林耀琳 李郁
编辑:阮珊妮
审核:林衍 王雯秋 陈菁婧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