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光凌(1827.9.9—1893.4.4),字鹏飞,号照川,咸丰(1850年)武举人,例授武信郎,著名的丰泰隆茶行的创始人,驰名中外的坦洋工夫红茶的创始人之一。
施光凌武艺高强,双手能举390斤的石锁一对(石锁现还保存)。1860年,福安一带山寇纷起,清政府请其团练筹防,他身先士卒,遂平息寇乱,保境安民。施光凌虽问鼎武科,文韬武略,却无意仕途,有多次机会,皆为其放弃,如平息寇乱后,朱邑候欲向清廷推荐,为其婉拒。 施光凌一生操守谨严,人敬而惮之,由其始建的丰泰隆茶行建筑群雄伟壮观,经二百余年沧桑,风姿犹在。抗日战争时期,闽东第一学府——福宁中学移往坦洋,就落址丰泰隆宅院,使其一度成为闽东的教育中心。施光凌乐善好施,如建祖祠,兴义塾造桥铺路等,其它如亲族有婚嫁丧葬乏资者必赐之,青黄不接告贷者必应之,因怜乞人,盖瓦屋数间以庇其孳。其善举不可一一枚举。施光凌悉心敬业,丰泰隆茶行加工的红茶形肥壮匀整,味醇厚香浓,色红亮清晰。其鼎盛时期,年制茶达3000多担,冠以坦洋工夫畅销世界各地。据载,由于施公之影响,英国人购茶以坦洋工夫为最多。据族谱记载,施光凌“勤种植、谋服贾、会英商,购买中华茶以坦洋出为最,为公之力也”。当时以英国为代表的外国列强在武力侵略中国的同时,把一船船的鸦片运进中国,掠走了成千上万的白银,造成大半个中国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而以施光凌为代表的茶行老板,却用一船船的红茶换回了大量的白银,给家乡带来了繁荣富裕。
■茶界泰斗张天福
张天福,1910年生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35年在福安社口创办了福建省立茶业改良场和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兼任场长、校长,在福安工作生活八年。张天福先生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所列当代十大茶叶专家,并且是唯一的健在者,是我国著名茶学家、制茶家和审评家,是中国茶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一生事茶,在茶叶教育、生产、科研和茶文化研究等方面成绩斐然,为振兴我国的茶叶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中国近代茶叶事业的先驱,被尊为“茶界泰斗”。
张天福与他的“9·18揉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