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剧照均为以往演出资料
以现场为准
该剧以闽剧始祖曹学佺与400多年后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一名年轻的闽剧演员跨越时空的邂逅为线索,将唯美动人的中国古典舞、流行音乐、古筝演奏与闽剧《双蝶扇》《荔枝换绛桃》《白蛇传》选段,巧妙融合并呈现。
传统与现代穿过历史的长廊交相辉映,绽放出400年非遗闽剧传承至今,依然如茉莉花般芬芳馥郁、生机勃勃的年轻化表达。充分展现出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努力做到传承与发展齐头并进,在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鲜血液的同时,彰显“福”文化与非遗闽剧的魅力,彰显中国特色。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前身是著名闽班“旧赛乐”,1953年经改造成立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1998年更名为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系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文艺院团。2011年中宣部公布为全省唯一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国有文艺院团。2013年入选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十分关心闽剧发展,据粗略统计,相关闽剧工作的视察调研、观看演出、批示指示、致贺信贺词、召开会议、接待看望文艺界人士等共有28次,其中,为闽剧取得的成绩致贺信贺词就不下5次。他指出“闽剧是地方剧种,植根于民众之间,必须大力扶持闽剧发展。”这为闽剧发展和剧种传承指明了方向。
剧院名家辈出,拥有被誉为“北梅南奏”“福建梅兰芳”的闽剧泰斗郑奕奏及李铭玉、郭西珠、林务夏等一大批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曾多次晋京献演,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剧院还拥有林瑛、陈新国、朱善根、周虹、陈琼、江忠岩等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以及文化部文华表演奖获得者黄愿亭、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周虹等著名演员,培养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洪翔、周虹、陈琼以及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得者王羚等一批优秀人才。
作为全国地方戏重点艺术院团,剧院自成立以来,创作演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如《炼印》《六离门》《百蝶香柴扇》《紫玉钗》《钗头凤》《荔枝换绛桃》《陈若霖斩皇子》《贻顺哥烛蒂》《梅玉配》《曲判记》等闽剧经典保留剧目,以及《贬官记》《潘金莲》《孙尚香》《王莲莲拜香》《铜雀台》《别妻书》《北进图》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多部剧目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华新剧目奖”、入选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文化和旅游部历史题材创作工程、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剧院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改革发展,不断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和人才培养,先后推出《双蝶扇》《生命》等精品剧目。其中,闽剧现代戏《生命》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剧作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入选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等。《双蝶扇》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和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主演荣获文华表演奖,剧作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等。
剧院还先后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几十个国家交流演出,被旅居海外乡亲称为来自家乡的“文化使者”,并多次赴港澳台演出。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一衣带水,语言相通习俗相近,自1995年起,剧院多次赴台湾演出,合作创立了“乡剧相聚”文化交流品牌。
新时代新征程,剧院将继续秉承“名剧目、名演员、名剧院、名剧种”的兴院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勇攀艺术高峰,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闽剧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来源:福安大剧院
编辑:宋诗莹
复审:王雯秋
终审:林 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