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寻福·我的家乡我来推 | 阮风激荡山河志,秋影长存赤子心——闽东革命先驱阮伯淇的热血征程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2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07-22 11:32:09
图片


福安自古炳灵毓秀、名贤辈出,前有薛令之、郑虎臣、谢翱等忠贞之士,后有马立峰、詹如柏等无数革命烈士,为弘扬乡贤文化时代价值,本月起将向大家展示的是,福安各乡镇(街道)围绕6月主题一个著名乡贤创作的一篇篇优秀推文作品,赶紧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本期

带着推文向我们走来的是

潭头镇














人物简介





阮伯淇(1914.5—1948.5),又名阮风,笔名秋影,福安市潭头镇棠溪村人。闽东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1932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共青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福安县委委员、县委负责人、书记、城工部闽东临时工委副书记、中共闽东地委副书记等职。1948年春因“城工部”事件不幸在南平上明乡楮嵩岭村被误杀牺牲,时年34岁。





01

少年书生擎火种:从扆山到苏区的觉醒


1914年5月,阮伯淇生于福安市潭头镇棠溪村。

棠溪村古民宅


1932年夏,他考入福安县立初级中学(福安一中前身),旋即投身抗日救亡浪潮。同年9月18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福安县委组织示威游行,阮伯淇冲破国民党军警封锁,带领同学涌上街头高呼“打倒日本鬼子,还我河山”。此次事件后,他加入共青团并宣誓“从今以后,我要百折不挠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乃至献出自己的一切。”

福安县立初级中学教学楼


1934年初,因领导学生驱逐反动教师黄宝鸿的“七君子事件”,阮伯淇被开除学籍。离开学校后,阮伯淇直奔闽东苏区,参加革命斗争。先后在柘洋(今柘荣县)、柏柱洋中共福安中心县委、闽东临时特委机关报《红旗报》社,红军闽东北第二独立团团部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表达他献身于党的决心,阮伯淇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阮风,他解释说,“旧社会黑暗、罪恶,我须作十二级飓风把人间的一切污秽刮得一干二净。”


02

铁血鏖战铸英魂:游击战场上的传奇


1935年冬,阮伯淇率部在福清山区设伏,以少胜多击溃敌军一个连,被战友誉为“闽东游击专家”。1936年冬,他考入长乐师资训练班,毕业后任上白石财洪小学校长,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地下联络站。在一次战斗中,他左腿中弹仍坚守火线,直至昏死过去,以钢铁般的意志铸就了“铁打硬汉”的威名。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党中央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阮伯淇毅然辞去校长职务,全身心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2月,他随军奔赴皖南前线,加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历任参谋处参谋、副营长等职,在抗日战场上冲锋陷阵。

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行军路线图


03

文武双全定乾坤:笔锋与枪火的交响


1940年返闽东后,阮伯淇以福鼎民众教育馆馆长、赛岐民政干事身份为掩护,创办“新人书屋”,以笔名“秋影”发表时评。其文章如同锐利的“笔锋”,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真面目,广传闽东城乡。同时,他恢复福安南区、西区区委,组建武装工作队,将党的组织深入农村基层。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阮伯淇从文化战线重返军事战场,勇挑闽东游击斗争重担。1946年,他提出“自力更生,赤手起家”方针,整编闽东武装工作队,建立游击据点。1947年,任闽东地委副书记的他与阮英平(人称“大阮”)并肩作战,多次粉碎国民党“围剿”。敌保安八团团长罗鹏赢哀叹:“大、小阮是我戎马一生最不易对付的对手!”

新人书屋旧址



04

忠魂蒙冤昭日月:最后的斗争与平反


1947年3月,阮伯淇任城工部闽东临时工委副书记,9月任中共闽东地委副书记。

城工部闽东临时工委旧址


1948年2月,闽东地委书记阮英平赴福州汇报途中失踪。危急关头,阮伯淇迅速组织力量搜救,并毅然接替阮英平主持闽东全面工作,稳定了根据地局势。然而,天妒英才。阮伯淇因“城工部事件”被错误牵连,同年5月在南平上明洋乡堵嵩岭村蒙冤遇害,年仅34岁。

1956年,党中央重新审理“城工部事件”,予其平反。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

阮伯淇以“阮风”之勇与“秋影”之智,践行“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其故居(清道光年间合院建筑,福安市级文保单位)静立潭头镇棠溪村,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无声诉说着当年的热血与信仰。


阮伯淇故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潭头镇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 阮珊妮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