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民居的“痴心”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宁德网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宁德网发布时间:2021-02-28 11:20:41
刘招莺老人展示古民居里精美的窗户。
刘招莺老人给居住在古民居的孩子们讲解壁画的涵义。
古民居内精美的雕花。
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志华专门为楼下村古民居编撰的书籍,书中称:楼下村足以和宏村、八卦村、婺源等中国著名村落相媲美。
楼下古民居一隅。
宁德网消息(记者 周邦在 文/图)
核心提示:在福安市溪柄镇的楼下村,有这么一批阔大壮观的大型建筑群,32幢传统民居大宅院,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9)至咸丰(1854年)年间,经过两百多年的岁月洗礼,目前保存完整的古宅仍有30幢。这些古民居为村中刘、王两姓的先人所建。
这些恢宏的民间建筑群簇拥在阡陌间,散发着古文化的幽香,算得上是海西文化长廊一颗璀璨的明珠。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陈志华称:楼下古民居为“乡土建筑,中华遗产”,并两次驻点楼下村,写出了《楼下村》的学术专著。台湾东南大学的教授称:楼下是国内,甚至东南亚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群,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楼下明清古建筑群评价甚高的数不胜数。
这背后是楼下古民居的居民们,百年来坚持不懈的厮守,从烽火战事,到文革动乱,一路走来,正是古民居里这群善良、机智、朴实的子民们挽救了这一切。70岁的刘招莺就是这么一位,他是土生土长的楼下人,是楼下刘氏家族第九代传人。
生于斯,长于斯,刘招莺对楼下古民居的热爱是发自内心。在那些打磨着时光印石板上,有他丈量了无数次的脚印;那些经历了数百年风雨不朽的雕花,围墙上斑驳着历史的青砖,都留过他的目光……这一切发生在昨天,也将在今天和明天继续。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