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的蜂蜜供不应求,好销啊!”春节前夕,忙碌在房前屋后的养蜂场里,福安市赛岐镇溪里村50岁的蜂农黄长枝一脸快意(图)。老黄的蜜蜂养殖始于五六年前,最初时养了20多群蜜蜂,可由于缺乏技术,蜜蜂死亡率高,产蜜量少,“甜蜜的事业”苦涩多多,一度让他没了信心。幸运的是,他遇上了福安蜂业技术协会的技术员,一番拜师学艺后,养殖状况焕然一新。现在,他养殖的蜜蜂达40多群,年产农家蜜400公斤,收入1.6万多元。
受益于蜜蜂养殖这一“甜蜜事业”的农户,在福安不在少数。据了解,福安全市现有蜂农1000多户,放养蜜蜂1万多箱,年产蜂蜜200多吨,产值1000多万元,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养蜂业。
福安依山临海,气候温和,现有龙眼、荔枝种植面积2.7万亩,桃2万亩,李4.5万亩,枇杷1万亩及柑桔、橄榄、番石榴、柿子等果树2.5万亩,享有“水蜜桃之乡”、“芙蓉李之乡”等美誉,形成了从春到冬一年四季果花盛开的优美环境,也为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了富集的植物蜜源。
近年来,养蜂业更是以其投入省、花工少、见效快、产出多、效益佳的特色优势,成为了众多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为引导这一潜力产业健康发展,交流推广新技术,提高种群和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惠泽更多农民,2008年11月,在蜂农的自发声中,福安市蜂业技术协会成立,会员蜂农208家,不仅填补了该市长期以来缺少养蜂专业技术指导机构的空白,并且在成立之后迅速释放出了“十足能量”:组建蜂具室,为蜂农引入物美价廉的生产用具,既大大降低养蜂成本,又实现了统一标准生产;邀请国内蜜蜂病虫害防治权威专家、省农林大蜂学院黄少康教授等专家,为60多名蜂农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同时深入蜂场,为蜂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蜂农喜上眉梢。赛岐镇青江村蜂农缪兴祥、缪陈华就从中尝到了甜头。通过技术指导,他俩的蜂场从三四群蜜蜂发展到了50多群,年产蜂蜜500多公斤,仅此一项就增收2万多元。
该市蜂业技术协会会长苏惠荣告诉记者,蜂产品含有多种生理活性很强的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等功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养蜂业日渐显现了广阔发展前景。协会正着手建立养蜂示范基地、注册商标,走质量、品牌发展之路,带动更多的蜂农致富,共享甜蜜。(记者 王志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