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下村“菜园子”变成“聚宝盆”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郑望 林耀琳 叶明基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19:20:00
福安新闻网消息(郑望 林耀琳 叶明基)冬至前夕,天气预报又有新一股寒潮来袭。元旦春节期间市场蔬菜供应是否会受影响?笔者带着疑问走访了福安远近闻名的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专业村坂中乡坑下村。畲乡雨绵绵,寒意阵阵。可当置身于坑下村无公害蔬菜大棚时,却如沐“暖春”。地表盖地膜,大棚套小棚。三层防寒,让棚内温度比棚外高出了七八摄氏度,菜苗儿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农民有的在给茄子疏花,有的在给菜苗保温,有的正在采收蔬菜准备供应节日市场。农民乐呵呵地告诉我们:日前农业部公布第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坑下村(茄子)榜上有名。今年,市场茄子收购价每公斤5、6元左右,元旦春节过后,价位还会翻番,每亩可收成八、九千元。
坑下村地处富春溪畔,离市区仅4公里,以大棚种植茄子、西红柿、小白菜为主。这大棚防冻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得从2000年的一场大雪说起。当年村里的蔬菜生产还未形成规模,气温低时菜农们仅用一层小棚或铺地膜为蔬菜保温防冻。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霜冻让这些防护不堪一击,菜苗被冻死,300多亩蔬菜全军覆没,损失达百万多元。“做农业搞种植,靠天吃饭风险太大。”坑下菜农们,从开始种菜起,就和老天“斗”,几十年过去了,靠天吃饭却一直是个没能完全解开的难题。痛定思痛,翌年60多户菜农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开始了这种新型防冻种植技术尝试。地表盖地膜,大棚套小棚,在当地农村信用社20万元贷款扶持下,120多亩新型大棚拔地而起。不仅有效防寒防冻,产量也大大提高,且使蔬菜提前一个多月成熟上市,卖出了好价钱。此后,这项防冻种植技术便在村里逐步推广,蔬菜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
一排排充满生机的绿色大棚,一片片青翠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产业。菜农胡锦明笑眯眯地告诉记者:过去每年夏天,由于天气炎热、雨水又多,地里的蔬菜特别不好种,为此,他伤透了脑筋。如今,蔬菜大棚搭盖起来了,“又遮阳,又隔热,下雨天,我拉上塑料膜,蔬菜就不会淋雨。一旦遇上旱灾,应用先进的“滴灌技术” ,可控“及时雨”, 稳定种植增收。尤其是保暖过冬的青菜,早春三月收获水灵灵、翡翠般的娇嫩新鲜上市,补充市场蔬菜淡季状况,非常抢手,供不应求,销售收入成倍增长。村支部书记林顺明津津乐道:种苗是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但过去大多采用传统露地或简易大棚育苗方式,优良种苗供应能力滞后,影响了良种推广。如今集约化育苗具有省工省力、节约种子和农药、种苗健壮等优点,能促进蔬菜提早成熟、均衡上市,增加产量和效益。先进种菜技术的运用有效降低了施肥、用药的次数,翠绿的色泽、温润的香气、甜脆的口感、品质特别好。2006年村子被省里评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同年茄子、西红柿、小白菜等三种蔬菜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村里的蔬菜产业越做越精彩。2009年,村蔬菜协会牵头,成立农信担保公司,为本村农民提供担保贷款,解决生产资金难题。至目前,该公司已为150多户村民担保贷款380多万元。大棚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就业。“以前只听说各类企业招农民工,而今却是农民招工人,而且工资待遇都还不错。”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通过土地流转,种菜大户菜棚急需招人打理。农民到大棚进行季节性打工,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域内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新建的大棚蔬菜,就带动了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农村大学生都加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来。
“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跻身集约化“菜篮子”建设的坑下蔬菜,秋季育苗冬季移植大棚内培育,保暖过冬,元旦前后陆续开花结果,收获上市。目前坑下全村蔬菜面积扩大至800多亩,每季都有3000吨无公害蔬菜销至福安市区和霞浦、周宁、柘荣等地,蔬菜村种植棚室获金银满钵。今年,仅种菜一项全村收入达1500万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2000多元增长到了7920元。今年,蔬菜村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村民种植的棚室蔬菜卖出了十年来的最高价。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
坑下村地处富春溪畔,离市区仅4公里,以大棚种植茄子、西红柿、小白菜为主。这大棚防冻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得从2000年的一场大雪说起。当年村里的蔬菜生产还未形成规模,气温低时菜农们仅用一层小棚或铺地膜为蔬菜保温防冻。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霜冻让这些防护不堪一击,菜苗被冻死,300多亩蔬菜全军覆没,损失达百万多元。“做农业搞种植,靠天吃饭风险太大。”坑下菜农们,从开始种菜起,就和老天“斗”,几十年过去了,靠天吃饭却一直是个没能完全解开的难题。痛定思痛,翌年60多户菜农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开始了这种新型防冻种植技术尝试。地表盖地膜,大棚套小棚,在当地农村信用社20万元贷款扶持下,120多亩新型大棚拔地而起。不仅有效防寒防冻,产量也大大提高,且使蔬菜提前一个多月成熟上市,卖出了好价钱。此后,这项防冻种植技术便在村里逐步推广,蔬菜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
一排排充满生机的绿色大棚,一片片青翠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产业。菜农胡锦明笑眯眯地告诉记者:过去每年夏天,由于天气炎热、雨水又多,地里的蔬菜特别不好种,为此,他伤透了脑筋。如今,蔬菜大棚搭盖起来了,“又遮阳,又隔热,下雨天,我拉上塑料膜,蔬菜就不会淋雨。一旦遇上旱灾,应用先进的“滴灌技术” ,可控“及时雨”, 稳定种植增收。尤其是保暖过冬的青菜,早春三月收获水灵灵、翡翠般的娇嫩新鲜上市,补充市场蔬菜淡季状况,非常抢手,供不应求,销售收入成倍增长。村支部书记林顺明津津乐道:种苗是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但过去大多采用传统露地或简易大棚育苗方式,优良种苗供应能力滞后,影响了良种推广。如今集约化育苗具有省工省力、节约种子和农药、种苗健壮等优点,能促进蔬菜提早成熟、均衡上市,增加产量和效益。先进种菜技术的运用有效降低了施肥、用药的次数,翠绿的色泽、温润的香气、甜脆的口感、品质特别好。2006年村子被省里评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同年茄子、西红柿、小白菜等三种蔬菜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村里的蔬菜产业越做越精彩。2009年,村蔬菜协会牵头,成立农信担保公司,为本村农民提供担保贷款,解决生产资金难题。至目前,该公司已为150多户村民担保贷款380多万元。大棚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就业。“以前只听说各类企业招农民工,而今却是农民招工人,而且工资待遇都还不错。”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通过土地流转,种菜大户菜棚急需招人打理。农民到大棚进行季节性打工,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域内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新建的大棚蔬菜,就带动了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农村大学生都加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来。
“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跻身集约化“菜篮子”建设的坑下蔬菜,秋季育苗冬季移植大棚内培育,保暖过冬,元旦前后陆续开花结果,收获上市。目前坑下全村蔬菜面积扩大至800多亩,每季都有3000吨无公害蔬菜销至福安市区和霞浦、周宁、柘荣等地,蔬菜村种植棚室获金银满钵。今年,仅种菜一项全村收入达1500万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2000多元增长到了7920元。今年,蔬菜村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村民种植的棚室蔬菜卖出了十年来的最高价。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
作者:郑望 林耀琳 叶明基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