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安”我来讲《小书院,大梦想》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6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3-09-16 08:55:30




溪潭镇 潘希





争优争先争效,全家福安我来讲。大家好,我是来自溪潭镇的宣讲员潘希。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小书院 大梦想。

开始宣讲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您心里,中国梦是什么?”或许一时之间很多人给不了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如果我问您,您的梦想是什么?答案一下子就清晰很多。古有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天下安定,世界大同的理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抱负,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志向和梦想深刻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也共振了许许多多的人。

接下来我要分享一个和梦想有关的真实故事,请大家跟随我的镜头,一起走进爱故乡书院。

爱故乡书院创办于2018年5月,其核心理念是“让爱回到故乡,让故乡更有力量!”同时也吸引来了一批四面八方的志愿者们。因为乡村梦,教育梦,走进了书院,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我们职业不同,身份不一,年龄各异,但情怀一致。平日我们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有时间就来书院支教,当志愿者。用平凡的力量助力不平凡的乡村梦。小小的梦想汇聚在一起,国家的大梦想就不会遥远,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赋予了爱故乡书院发展的更大责任。

五年来,我们一直关注着乡村教育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如农村父母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教育理念落后;留守儿童沉迷电子网络;孩子们文化艺术审美教育资源匮乏等等。

为了有效改变这些现象,我们从不断丰富乡村教育内涵入手,提倡“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空间美学理念,融入乡村的“土、木、沙、石、竹”等乡土元素。开设乡土游戏馆,激活乡土记忆。把村庄打造成一所大学校,与书院课堂相辅相成。引导村民走入书院,把心留在书院,让书院成为村庄的公共文化交流空间。

我们通过创新乡村教育方式,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了《故乡课堂》,班级由初期的每周星期天一个班增加到每周星期天4-6个班,学员由最初的17个人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人;开设的课程由原来的2门增加到现在的13门,同时拓开辟了线上学习阵地,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至今已举办300多期。

2022年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到党的二十大的报告,均提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爱故乡书院也在探索一条帮助每个家庭成长的路径。我们开设《父母课堂》,初期参加者主要是在村妇女,以线下的对话聊天、主题讲座等形式展开。后期拓展到爸爸们的参与,开展妈妈哲学工作坊,线上线下共学等形式展开。同时加入户外亲子项目“移动的村庄”,用活动带动家庭,影响家庭。慢慢升级父母的养育心智模式。同时孵化父母、孩子志愿者(队伍),参与到书院的(管理)队伍当中。目前已经有三支志愿者队伍,负责书院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此外还开展夏令营,冬令营,乡土研学等活动,累计服务青少年儿童、妇女、老人等3万多人次。以此传承乡土文化,践行新时代文明。期望实现家庭、学校、书院三方共育,让乡村充满花香的浪漫,心香的温暖,书香的气息。

在整个志(愿者)团队的努力下,书院成为了福安市首个“乡村复兴少年宫”。先后被授予“福安市十佳书香品牌”“福建省全民阅读示范点”“福建省学雷锋示范点”,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等荣誉称号。2022年成为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栏目主要拍摄地。

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笃定了我们继续前行的方向与信心。

小切口,展现大时代,书院汇聚了许多公益力量,常态化开展工作。小书院,承载大梦想,我们也将一如既往的持续的走在乡村教育的进化之路上。正如书院墙上的这句话“我希望能成为你感觉到的梦,你醒来见到的光。”愿爱故乡书院能立于一方并化育一方,为千千万万有梦想的人,架起舞台,绽放光彩,实现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中国梦。




制作:福安市融媒体中心专题部

编辑:阮珊妮

审核:林衍 陈菁婧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