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注意到了吗?福安古民居山墙处的木雕悬鱼……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8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10-18 20:31:52



风雨悬鱼



千百年间,福安的庶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世代耕读传家,形成一方地域星罗棋布的乡村,在这些村落中,但凡经营有方、拥有经济实力的,无不建造颇具规模的住宅,无论是素面朝天还是雕梁画栋,总是依从儒道的礼仪和规矩,精心营造,每一栋宅第都凝聚着先辈的勤劳汗水和工匠的智慧技术;从屋顶到山墙、到硕大的梁栋、到匾联齐备的门户、到雕刻精美的窗棂,功能明确,形制统一。特别是山墙处引人注目的木雕悬鱼,更是蕴含着福安民居别具特色的传统建筑文化。



黄儒古村悬鱼

楼下村古民居悬鱼


作为中国古建筑经典装饰元素,悬鱼无论是寓意还是工艺,都是中国古建筑中惊艳的一笔!它位于悬山顶和歇山顶的建筑上,安装于山墙两侧博风板的正中连接处,垂悬而下,起着保护檩头的作用。

溪柄黄兰村古民居悬鱼


这一件件历经风雨侵蚀的悬鱼构件,徜徉其间,穿越时光,犹能感受它曾经的高光时刻,以及传递至今的美轮美奂。它高悬山墙,看波光云影、柳暗花明、人世悲欢。悬鱼的主人认为,对于一栋完整的居所,它是不可或缺的,其实它就是家的护身符,他相信,有了山墙顶端的悬鱼,就能集山川灵气,日月精华,揽云水,邀蛟龙,远离火患,拥抱全家福安。


福安灰塑悬鱼


说起悬鱼(又叫垂鱼)。缘于历史上的一个载于《汉书》的真实故事:河南南阳太守羊续为官清廉,属下的府丞送他一尾名贵大鲤鱼,羊续不想收,却又怕伤人面子,左右为难,就把鲤鱼一直悬在前庭。此事传开,再也没有人给羊续送礼,悬鱼就成为为官清廉的象征。后人纪念羊续清廉,但凡建造房屋,少不了在屋顶两端的博风板的正脊下,垂挂木雕的鲤鱼,这就是古建筑常见的构件一悬鱼。


悬鱼的历史久远,汉唐时就有文字记载和图经佐证,宋代的《营造法式》也有设置的样式。唐代一度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宅邸才能悬置,悬鱼多为木头雕刻而成。如开封大相国寺、山西平遥的北方悬鱼,配合整体建筑,显得大气、浑厚。福安地处南方,传承中原文化,大屋必有悬鱼。

一直到唐代,悬鱼装饰仅限于宫廷官府所用。(《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只有常参官才可“施悬鱼、对凤、瓦兽、通乳梁”)



这种装饰构件最初之所以设计为鱼形,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中国传统建筑基本是木结构,木最怕火,所以古人在设计构件时多采用与水有关的形象。鱼为水中物,象征水,古人希望以此庇佑房屋免遭火灾,是表达“以水克火”防火避灾的意愿。其实也是寓意着平安吉祥。


甘棠刘氏祠堂灰塑悬鱼


悬鱼有多种造型和含意。装饰构图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称为钉板,雕有八卦、太极或万字纹图样,有驱邪镇宅的用意;中部称为字板,多以卷草或缠枝花卉纹作长方形边框,框内阳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及卍等吉祥文字,内涵丰富,极有意趣;下部称为鱼板,典型图案为一对鲤鱼尾部交叉,并从口中共同吐出一朵莲花。(摘自《福安传统建筑》)

北方大宅有的悬鱼以灰塑造型,福安乡间偶然也有灰塑悬鱼,但不多见西南一些少数民族用彩色的悬鱼,而福安的悬鱼是重视杉木的本色,不着一丝色彩。有的地域,悬鱼甚至变换成蝙蝠,取“福”之意,呈现另类的视觉效果,但仍称为悬鱼。


莲池七圣宫灰塑悬鱼


福安现存的悬鱼越来越少了。幸存的悬鱼,已然面貌苍苍,数百年间,它们背负人们对吉祥平安的祈求,孤悬屋宇。阅尽一家悲欢,历经人间风雨。遥想当年,宅第落成,悬鱼初挂,它精致秀美的风姿曾引起一片怎样的喝彩声!

今天,拂去岁月的尘埃,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它,去领略过往时代民间艺术的风采,领略福安古建的审美特征!












照片提供:福安市摄影家协会

撰稿:白沙渔舟、福安市博物馆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