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山海实践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9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郭雅明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3-19 06:31:55
溪邳渔家新村远景福安全市人口67万,其中乡村人口43万,约4.5%还处在贫困线下,全市439个行政村,约18%为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村庄,要进行整体搬迁才能最终脱掉“穷帽”。“我们加快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支持和帮助贫困乡村和贫穷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边远地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一个都不能掉队,一个都不能少。”宁德市委常委、福安市委书记金敏坚定地说。弱鸟先飞小车沿着宽阔的海边环村大道行驶,可以看到海岸边红树林千姿百态,海面上鸥鹭翻飞,一幢幢新楼房贴着漂亮瓷砖,学校、敬老院、便民服务中心、公园……俨然城市社区,这就是当年世代居无定所、海上漂泊的“连家船民”新村吗?12月3日,溪尾镇溪邳村渔民公园广场持续着连日来的热闹,老党总支书记刘向禄向前来取经的镇村干部动情讲述“连家船民40年巨大变迁”。前不久,“连家船民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在这里举行,吸引了央视等媒体前来报道。连家船民是一个特殊贫困群体,常年以船为家漂泊海上,以“讨小海”为生,生活极度贫困。福安是闽东船民最为聚集的县(市)之一,全市11个乡镇的26个村(居)分布有船民1583户7419人。在省、宁德市、福安市各级党委政府关注下,几十年持续不断地实施船民安居工程,福安船民结束了长期海上漂泊的历史,实现了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业。溪邳村船民年人均纯收入从上岸前的1000多元跃升至现在的1.3万元,村财收入过百万,成为沿海乡镇一颗耀眼的美丽明星村,和下白石下岐村、福渔村等船民新村一起成为“船民安居工程”的示范村。这只是福安扶贫工作的一个侧面。从“省定贫困县”到全省“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先进县”,到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全市贫困人口从1985年的20.45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1.95万人,消除贫困人口18.5万人,脱贫率达90.5%。近10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2014年达到11777元,位居宁德市前列。2015年,福安市又出台“十个到村到户扶贫工程”(即建档立卡到村到户、造福工程到村到户、整体推进到镇到村、政策覆盖到村到户、能力培养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资金项目落实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社会保障到村到户、小额信贷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实施精准扶贫,准备用3到4年时间啃下扶贫攻坚的“硬骨头”。畲村新貌精准滴灌老区基点村凤洋村是福安第一大畲族聚居村,宁德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村里有23户特困户,该村采用党员一对一帮扶,一户一策,加大技术培训,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因病返贫的特困户钟石森得到4000元帮扶款,由村支部书记钟绍铃一对一帮扶,养殖土鸡、种植小种花生,儿子到凤洋新农村建设工地务工,全家收入稳定,很快脱贫。一些贫困户从农民变“合作社员”乃至股东,他们生产的小种花生、刺葡萄、蜜柚、田鸭、土鸡等特色农产品和畲族风味的乌米饭、畲粽,通过合作社营销,购买者络绎不绝。收入增加了,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精准帮扶模式,加快了精准扶贫的步伐。福安在全市彻底摸查贫困人口家底,以“2013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3310元且有劳动能力”为标线,完成全市贫困建制村和农村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将全市5180户19500人的农村贫困户和79个行政建制村列入建档立卡对象。市里出台实施意见,对这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精准帮扶,确保尽快“拔穷根、换穷业、挪穷窝”,实现“稳脱贫、快致富、奔小康”。福安市安排4100万元的扶持农村产业专项资金,组织开展“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工程”,重点扶持松罗、溪柄千亩高优农业园、3个标准化茶庄园、4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23个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点以及福安葡萄、穆阳水蜜桃、苏阳杨梅、福安芙蓉李、坦洋工夫、福安油茶、福安绿竹笋等特色农产品。还组织十家茶叶重点企业到米兰世博会参展,“坦洋工夫”红茶成为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作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在全市建设1个100亩葡萄新品种示范园、30亩良种育苗基地、10个各100亩的大棚设施葡萄示范基地,推广建设增加2万亩的搭建避雨大棚设施,可使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000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5000元,返乡就业人员新增1.5万人。溪塔刺葡萄“甜”了畲家农民的日子搬迁造福坂中乡仙源里村大洋畲族自然村,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全村43户都住在半山腰上,只有一条出村的山道与外界相通,到集镇至少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出行、种地等都十分不便。为了破解这一瓶颈,坂中畲族乡党委、政府以易地扶贫搬迁为抓手,在靠近城区的福寿高速岭头隧道附近规划近10亩地建设大洋新村,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目前,全村已有30户搬迁入住,预计今年内43户将全部入住。福安市对边远偏僻、条件艰苦、户数在30户以下,“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且解决“五通”设施投资大难度多的自然村,实施整体搬迁。重点对象是少数民族、老区地区贫困户、五保孤寡户、残疾困难户、地质灾害搬迁避让户和危房倒塌改造户。计划用4年完成全市120个偏远山村自然村约2060户8846人的整村搬迁。在扶贫开发搭建的平台上,梦想是多彩的。搬迁到大洋新村,离城区近了,兰云华和村里的部分年轻人进了附近的工厂,转身成为企业新工人。而在安置规模上百户的城阳镇洋面德阳新村,村民就学、就医、就业、社保以及社会和谐问题得到统筹安排,新型农民社区试点雏形显现。从马下东岭自然村搬迁来的村民兰清生说:“我们也可以像城里人那样生活了。”他家里新建的四层半楼房上层住人,楼下就开成了小店。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福安市结合新型城镇化、工业园区和美丽乡村建设,确定潭头镇、溪尾镇为市“整村搬迁、集镇安置”造福工程搬迁安置集中试点,给予“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基础实施投入等方面扶持,采取“整村搬迁、镇区集中安置”的做法,逐个“消灭”小自然村。渔民岸上定居,海中生产共奔小康范坑乡是福安市唯一的老区特困乡,福安市安排沿海经济发达的福安经济开发区“一对一”精准帮扶,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将安排600万元至900万元帮扶资金,突出产业发展和村镇建设两个重点,分区域、分阶段、推进各项建设。松罗乡、晓阳镇、上白石镇等3个贫困乡镇,也分别与湾坞镇、赛岐镇、城北街道结对,集中力量打出一套科学规划基础建设、民生建设、产业建设、新村建设、社会建设、组织建设的“组合拳”。福安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坚持把北部山区作为全市扶贫攻坚主战场不动摇,走出一条贫困乡镇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确保范坑乡、松罗乡、上白石镇、晓阳镇四个贫困乡镇与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第四轮省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52个(其中: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4个、宁德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3个、福安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45个)全部派驻第一书记,安排“蹲点”干部,层层落实责任,逐点推进、逐户落实、逐人脱贫,以每年每乡、每村、每户、每人脱贫目标的完成,保证如期实现“全区域、全领域、全人口”脱贫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福安市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2014年,造福工程超额完成任务,全市新建、续建100户以上的造福新村2个、50户以上的造福工程3个。新建“船民安居工程”集中安置点4个,建造商品房式楼层16幢,总投资达8932万元。产业扶贫风生水起,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引导扶持发展适销对路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着力改变贫困村小农生产方式。小额信贷取得新突破,2014年,全市为4533户农户发放支农小额信贷资金700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投放项目资金441.9万元,同比增长7%,有力推动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郭雅明)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
作者:郭雅明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