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各乡镇(街道)围绕4月主题“一则乡镇(街道)介绍”创作了一篇篇优秀的推文作品,赶紧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本期
带着推文向我们走来的是
走进
福
安
甘
棠
爱我甘棠·美化莲城
这是一个秀美的村镇,
山清水秀,干净整洁;
这是一片希望的沃土,
敢闯敢拼,生机勃发......
甘棠镇地处福安西南部,古称“莲城”,设沈海复线高速互通口,是福安的南大门和规划中环三都澳的前沿乡镇。甘棠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东临赛江,西倚莲峰,北接廉溪,南通黄崎,历来便是闽东经济繁荣之地,可谓集山、海、川于一身,聚工、农、贸为一体。2007年“中国海峡大茶都”奠基,2010年工贸园区落户,2020年甘棠电子信息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区入驻,2024年福安汽车科技创新园项目开工建设。
全镇土地面积103.7平方公里,海岸线22.6公里,镇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现有建成面积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484.9亩,林地面积88366亩,下辖32个行政村、1个社区、2个海运公司,户籍人口4.61万人,常住人口4万多人。全镇共有党组织51个,党员1440人。少数民族村7个,分别为岭尾村,山头庄村,铜坑里村,春雷云村,何厝村,小岭村,过洋村,少数民族人口约1800人。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围塘筑堡,
始有三塘大地......
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由王审知主持开辟黄崎港,今下白石,历经6年而成,唐昭宗赐名其为甘棠港。此后,甘棠港成为闽东北地区农耕时期货物的集散地,逐步形成了福建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始围塘,历经一甲子之努力,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围塘成功,始有三塘大地。明嘉靖42年(公元1563年),甘棠围城筑堡抗击倭寇,护城河至今仍保存完好。
所辖上东庵(古称上东兰)是闽东朱子文化教育第一站,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曾在此授徒讲学,并题联于柱曰:“留衣韩伯人如玉,解带苏公价值金”。
农业大镇
农耕之韵,四季轮回,
田野之上,
奏响人与自然和谐的赞歌......
甘棠是闽东地区第一个引种巨峰葡萄的乡镇,1988年7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到过洋村调研。在《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中,专门谈到过洋村的巨峰葡萄。1990年,过洋村青年葡萄种植能手钟菊春被评为“全国科技星火带头人”。
甘棠还是福安茶叶的主产区和全国的茶苗繁育基地,现有茶叶、茶苗专业合作社56家,茶园面积15000多亩,繁育良种茶树苗3000多亩,培育有国家级和省级良种茶树苗近60个品种,供应了全国40%以上的茶苗,是全国茶树品种最多最齐全的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2019年6月13日,甘棠镇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茶树苗木)繁育基地。2023年11月28日,首届中国·福安茶树苗交易签约大会在甘棠举办。
红色基因,血脉相承,
追寻足迹,
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甘棠镇共有老区基点村9个,分别为英岐村,牛加洋村,春雷云村,大车村,湄洋村,观里村,铜坑里村,小岭村,山头庄村,是土地革命时期闽东第一个县委(安德县委)、县政府(安德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叶飞、曾志、阮英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战斗过,他们领导的“甘棠刘祠暴动”“观里会议”深刻影响了闽东革命的历史进程。
工盛贸兴,智汇之地,
提质增效,
新质生产力破局起势......
甘棠镇已形成船舶修造、电机电器、金属铸造等优势产业。2024年全镇财政收入4076.43万元(含税收)。2024年甘棠规上企业25家,年产值17.46亿元,其中规上船舶企业7家,年产值5.3亿元,占比30%。共建有船坞8个,码头7座,年吞吐量30万吨以上;建有工贸集中区1个,规划工业用地84.55公顷。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2020年7月13日开始“爱我甘棠·美化莲城”系列活动,至今已坚持1700多天,取得一定成效,2021年12月5日央视新闻联播点赞甘棠镇人居环境整治案例,2023年12月19日被列入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优秀案例,甘棠镇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全镇人民将以“爱我甘棠·美化莲城”系列活动为契机,全面掀起干事创业热潮,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为建设和谐、美丽、文明的新甘棠而努力奋斗!
图片来源:今日福安等网络媒体
来源:甘棠镇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婧 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