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畲乡劲吹发展风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新华网福州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新华网福州发布时间:2021-02-28 15:24:56

    新华网福州12月16日电 时维岁末,序属寒冬。走进闽东福安市康厝畲族乡东山村,但见山清水秀,屋舍俨然,村口“自力更生发展经济,奋发有为再创辉煌”的题词熠熠生辉。

    东山村原来建在山上,20多年前,4个自然村相继出现山体滑坡险情。“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东山整体搬迁到山下。”村支书缪石坤说,“经过多年努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2万元,超过福安全市平均水平。”

    东山村的“东山再起”,折射出全国畲族人口最聚居的福安畲乡巨变。近年来,福安大力推进畲族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民族关系和谐融洽。

    挂钩帮扶情满畲乡

    福安现有畲族人口7.2万,占全市人口11.3%;1984年,穆云、康厝、坂中3个畲族乡成立。

    多年来,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相继出台了帮扶民族乡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确定了省科技厅、福州马尾区、宁德市等为挂钩帮扶单位。挂钩单位重点扶持民族乡基础设施、特色乡村旅游工程、农业经济发展等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完成了康厝乡南洋、东山村河道整治和防洪堤建设、杜家洋、彭洋、梧溪村节水灌溉、茶园水土保持等一大批民生项目;投入3亿元建成白云山旅游大道,中华畲族民俗文化村也已投入1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福安帮扶民族乡工作不断向民族村延伸,重点抓好村道硬化、安保工程、自然村公路上衔下延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开展行政村环境整治,美化、亮化乡村,打造生态宜居人文环境。去今两年,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了“含金量”更大的帮扶措施,如提高民族乡村公路改造提升建设补贴、市财政每年安排帮扶民族乡配套资金增加到100万元、提高对少数民族中小学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标准等。

    畲家风物舞动畲村

    100多年前,澳大利亚传教士带来的西洋蜜桃与穆阳当地的白蒲桃嫁接,形成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的桃中珍品“穆阳水蜜桃”。如今,“穆阳水蜜桃”成了穆云、康厝及周边畲汉群众的“摇钱树”,种植近万亩,产值逾亿元; 有“桃花源”之称的虎头村230多户种桃2000多亩,仅此户均收入逾2万元。

    近年来,穆云乡利用虎头村的畲族民俗特色,举办三月三桃花节畲歌会等活动,“吃蜜桃、听畲歌、农家乐”引来八方游客。“穆阳水蜜桃”升华为畲村生态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虎头村的发展路径,正是福安“美丽畲村”建设的缩影。近年来,福安畲乡找到了特色农业、民族风情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美丽路径”,涌现出一批百姓富、生态美的特色畲村。

    溪塔村是福安蓝姓畲民的发源地之一,畲俗风情浓郁,至今保留着讲畲语、盘畲歌、吃乌米饭、包菅叶粽、做“七月半”、舂糍粑等畲族习俗。然而,真正令溪塔闻名遐迩的,是全国三大葡萄沟之一的溪塔葡萄沟。

    多年来,溪塔村民利用秀溪、詹溪两条溪流,在溪旁种植野生刺葡萄,溪面搭架,从而形成绵延近10公里的葡萄沟。蔓藤跨溪,遮天蔽日;清流汩汩,潺湲不绝。每逢节庆之日,畲族男女成群结伴对唱葡萄藤下;葡萄熟了时节,游客竞相前来寻幽探胜,尝葡萄,品佳酿,赏美景,沐畲风,留连忘返。

    开发区建设强筋健骨

    1999年,福建唯一的少数民族经济开发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成立。目前,开发区已开工或投产益联远大、限价房、医疗保健器材、食品加工等项目,确定入驻企业20多家,申请用地企业上百家。

    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江成泉说,开发区自筹建起,就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部门的关心和支持,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相继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动员各部门和全社会支持开发区建设,同时注重把畲族文化背景与畲族风情结合起来,突出开发区民族特色。2010年,以开发区为龙头、涵盖穆阳镇、穆云乡和康厝乡的宁德市级穆阳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启动。

    管委会主任赵伯毅说,开发区第一阶段因地制宜,大力推进高新农业发展和畲族文化保护。2010年以来,随着宁武高速贯通和白云山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开园,开发区区位优势凸显,正加速迈向风情独特的畲族文化新区、山水如画的生态旅游新区、经济繁荣的现代工业新区,发展前景广阔。(完)

    (记者 巫奕龙)

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