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田园”笔会]水上耕海牧渔人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郑望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16:18:29
   “一千里海岸一万亩滩涂,一户渔家一只船;打渔拾贝渔家乐,一样的歌谣唱到天亮”。渔歌还是那古老的渔歌,日子却已是崭新的日子。    福安新闻网(郑望)冬季,溪尾沿海阳光灿烂。行船江上,让人沉醉于旖旎的波光之中。一群海鸟振翅飞翔,水平线上一艘艘涂红髹绿的渔船,正在忙碌地游弋作业。撑舵的艄公告诉我们,他们现在已经成为水上“吉卜赛”部落了。    船儿漂泊,咸涩的海风吹起“连家船”那遥远的记忆:渔民们的日子是人随船走,船随鱼走,生产到哪里,就停泊在哪里,像无根的浮萍。这一带打渔人长年累月脚踩“漂浮的土地”,在窄小低矮的船篷下摇橹荡桨,一张网撒向苍茫的水面,讨些小海鲜到集镇上换取柴米油盐养家糊口。“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宗三代共一舱,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的打油诗和“曲蹄、曲蹄,风吹颤栗,衣不遮体,一日三餐半饱半饥”的顺口溜,便是当时连家船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过去渔民没有穿鞋,一年到头呆在船上,腿曲脚歪被人贱谑为“曲蹄”。“曲蹄爬上岸,打死不见官”的悲惨遭遇,让老一辈疍民不堪回首。    从前记忆已遥远,眼前展现新景象。极目眺望千顷江面,一排排海带、紫菜、牡蛎在棚架上长得光鲜,展示了贝、藻、虾、鱼科技示范养殖基地的风采。尤其是一块块硕大白色浮物支撑起来的渔排,宛如巨龙般蜿蜒在港湾里。每排十米见方,挂上四至六个网箱,养殖鲶鱼、鲈鱼、美国红鱼、虎鱼、真鲷、石斑鱼等珍贵鱼种。船拢渔排了!眼前木屋鳞次栉比,网箱银鳞闪烁,一条肥鱼窜出水面,鳞光一闪又潜入水中。接着,无数鱼儿跃出水面,网上水珠喷溅,鱼台上笑语飞扬。据介绍:溪尾镇正在推广先进的立体养殖模式,把18.3公里海岸线上海域,分成深、中、浅三种不同的水域区,分区分类分季节,开展多品种、多模式的套养、轮养、吊养和分笼养,走上一条渔牧化的发展路子。穿过水道纵横的江面,来到养殖户陈灼金渔排上参观章鱼瓶养网箱。章鱼,学名长蛸,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2003年以来,鲜艳沃海区开展章鱼瓶养试验获得成功。养殖户从9月中旬起捕获当地海区的天然章鱼种苗放养于塑料矿泉水瓶中,以鲜活小杂蟹为饵料,经过4个月时间的养殖,可达到平均体重185克的商品规格,探索出一种水产养殖的技术创新模式。陈灼金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连家船民“刳木为舟,剡木为楫”靠“讨小海”谋生,海上有什么就讨什么,压根儿没想人工养殖这码事。新一代渔民可不一样了,脑筋一换观念新。如今,也像耕田一样耕海,像牧牛羊一样牧鱼虾。溪邳村民主任也感言:“借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村建立起科普协会和对虾、藻类、贝类三个研究会,开展虾贝混养、网箱养鱼、围网养虾、吊养牡蛎、花蛤等项目研究。科技兴渔让昔日的‘贱仔沃’变成眼下的鲜艳沃,耕海牧渔使渔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啊!正如从狩猎农业进入农耕农业一样,自然捕捞渔业向渔牧渔业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面对人类生活的扩展地海洋,“水上人家”明智抉择了牧渔业,这举措与闽东科技界大黄鱼人工育苗获得成功一样,都是了不起的突破。    风浩荡,思飞扬。游目驰骋,溪尾的变化,回荡着开放的潮声。海以博大的胸怀拥抱着这方水域,使溪尾成为福安市水产养殖的“金三角”。这里不仅是养殖户们生活起居、生产放置饲料的场所,而且建成了海上渔市、水上电脑村、流动渔民技术学校……“水上人家”安装了闭路电视、宽带网。国际互联网也把这里的渔民带入了e时代。站在鱼台前,放眼渔区欣欣向荣的景象,耳边不禁响起《海西新渔歌》:“天轻轻荡漾,水轻轻荡漾。浪在歌吟,鱼在欢唱。白天,海上一片街市。夜晚,水上一片灯光。我家就在海峡西岸,海水养殖是我的牧场。风轻轻荡漾,月轻轻荡漾。海在休憩,梦在徜徉。下饵,水面一涟漪。起网,脸上一片霞光。我家就在海峡西岸,鱼虾满箱是我的理想”。渔鼓阵阵,渔歌声声,在碧海金滩回荡久远、久远……
作者:郑望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