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茶城
天山茶城是上海滩茶业界的一艘“航母”。其掌舵人正是来自闽东的苏锦平。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接手用作抵债、积压于仓库中的数十万元茶叶并将其办成一个“大同”茶行做起,苏锦平走出了一条“大不同”的人生之路:他做过提篮小卖,向上海人兜售茶叶;他搞连锁经营,茶行布点繁华区域;他将呼唤品牌、呼唤现代化的茶业发展时势转化为已任,最终将“天山茶城”这艘“茶业航母”稳稳地停靠在上海滩上。
苏锦平,一位深谙茶道的“和”者,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赢得了辉煌。
一叶“扁舟” 开成一艘“航母”
苏锦平说,自己是“驾着中国茶文化的一叶扁舟”来到上海的。
1980年代末,初到上海之时,曾当过福建省康厝联合茶厂厂长的他,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将上海客户用作抵债的数十万元积压在仓库中的茶叶,开了一家小茶行。因地处大同中学旁,取名大同茶行。
彼时,做为中华第一饮品,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最大众化的饮料的茶叶,在上海滩却是命运不堪。除了当时雀巢咖啡和可口可乐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销售经验,大举进军中国饮料市场,对茶叶造成的冲击之外,上海这么大个地方有市无场,使茶叶销售显得处处掣肘。对于当时的状况,苏锦平最大的感受是,刚刚进入市场经济的茶叶生产厂家,还不清楚如何与潜在的茶叶消费市场对接。犹如一群迷路的孩子,在茶叶流通领域中盲目闯荡。
其时,苏锦平的大同茶行开办不久,在这个背景下,苏锦平决定再注册上海大不同茶业有限公司,并以此契机,大规模地展开销售网络的布点。短短一年时间,大不同茶业有限公司就在上海拥有了58个连锁经营网点,经营着全国各地的名茶。
在一次次的风起云涌中,苏锦平至少看到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自己所在的业界呼唤品牌茶业,呼唤建设现代化、有竞争力的茶叶批发市场。
这对于本土茶商来说,是一个不得不面对、需要承担的责任。2002年9月28日,上海市第一家大型室内茶叶批发市场———大不同天山茶城正式开张。这个总投资8000万元、建筑面积达23000多平方米的茶城,拥有386个铺位,集茶叶交易、古玩字画、茶艺表演、餐饮娱乐、宾馆住宿为一体。这艘“茶业航母”的掌舵人正是苏锦平。
天山茶城 品味夺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