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市船舶制造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海外船东订单持续向我市船企汇聚。今年上半年,全市造船行业新接订单量同比实现100%增长,其中,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船舶达71艘次,包括海洋工程类船舶、平板驳船、客轮等。
7月2日,由我市鹏远船业有限公司新造的加蓬籍“大德6”滚装客轮在宁德口岸赛江港区完成边防检查手续后,开航驶往印度尼西亚。该轮总长114.75米,总吨位达10320吨,可载客370人,载运车辆近200辆,全面适用于印尼国内岛屿之间的交通往来。
“大德6”轮船长 吴惠根:操作方面,作为船长(了解)是有两台主机,船手有车推,是比较方便的,靠码头比较安全,在客滚船里面也属于比较大的,我们中国(出口)过去的船,买家都比较认可,有很好的航行安全性和舒适性,有效提升当地的海上运输能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拥有超过1.7万座岛屿,其发展高度依赖海上交通。然而,传统使用的渡轮航速慢、载量小且安全性差,严重阻碍了岛际间的人员流动与货物流通。针对这一痛点,我市船企量身定制了“大德”系列滚装客轮,不仅助力当地搭建便捷的“海上金桥”,也为“福安制造”批量进入“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奠定基础。这次出口的“大德6”号轮,已是该系列的第5艘订单船舶,此外“大德7”号也迎来了试航。
宁德闽航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船代部经理 李伟:上半年我们就代理了五艘出口船舶,包括拖轮、驳船,加上这艘“大德”系列的新造船舶出口业务订单,都是出口到印尼。我们船代公司也在积极规划,不断丰富平台交易模式和服务种类,完善交易链条配套服务,希望依托“大德”系列船舶的优异表现,为船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大德”系列以客滚船优势打通印尼岛际客运通道的同时,福建华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也正以海洋工程类船舶助力当地强化货运基建,形成覆盖“客运+货运”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在华海公司的船台、码头、堆场内,机器轰鸣,焊花四溅,工人们正在加紧进行出口订单船舶的分段装配、船体焊接等工序作业。
福建华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倪锋:今年上半年我们交付了4艘船舶,现在在造的(船舶)有8艘,(其中)6艘是驳船,1艘油驳,1艘拖轮,主要是出口到印尼。
面对日益增长的订单数量和紧迫的交付周期,口岸通关效率成为推动我市船舶远洋出海的关键一环。
宁德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民警 秦嘉炜:针对大型、高附加值船舶比如“大德”系列,我们科学优化勤务模式,实施“一船一策”精准服务,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全流程优先办理,全天候通关服务,确保船舶作业“零延时”,有力支持宁德外贸新通道的畅通与发展,为船舶出口保驾护航。
作为福建省四大船舶修造基地之一,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船舶修造产业传统优势,持续创新研发多类型、多规格船舶及海工装备,批量进入海外市场。今年以来,已先后完成几内亚、阿联酋、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订单船舶71艘。
市船舶行业协会会长 张清洁:我们在成本与技术性价比上的优势,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尤其在新一代节能型、舒适型船舶的设计建造上,我们快速响应了全球船舶更新换代的需求。今年福安船舶出口订单量(增长)接近100%,目前全市船企手持订单超过90艘,其中90%都是出口订单。我们已从过去的“被动接单”转向“主动选单”,民营船企船舶出口占福建市场份额在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大家正通过技术升级和精细化生产,成为出口增长的绝对主力。
记者:林平 郭校良(实习)
(宁德台)农东妮 林华祖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