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参观、一路采访、一路思考。
4月11日至1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发中心、亚非中心、欧拉中心、福建总站在我市开展联合党建+业务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四力”要求,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融合互促。
“宁德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宁德如何走好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带着这些问题,总台调研采访团一行深入蕉城、福安、霞浦、周宁,了解我市主导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历史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建设等情况。
····
····
····
宁德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去年锂电新能源产业产值达2758亿元。
此行,总台调研采访团首站到访我市锂电新能源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大楼,依次参观了公司展厅、党建展览馆、智能制造车间。
透过宁德时代这扇窗口,总台编辑记者对我市多年来不断推进主导产业龙头扩张、集群发展取得的成效,有了直观的感受。参观宁德市“摆脱贫困”主题展览,则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一个“老少边岛贫”地区如何实现“弱鸟先飞”。
····
····
····
主题展览展出了许多珍贵照片,特别是一张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连家船民衣不蔽体的照片,让总台调研采访团成员直呼“难以想象”。
在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大家参观了连家船民上岸工程,更加深切感受到连家船民“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的艰辛与不易。
····
····
····
下岐村位于白马江畔,是一个纯渔业村。过去,下岐村船民祖祖辈辈居无定所,过着海上漂泊的生活,直至1998年,下岐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扶下,采取“分期分批,全面搬迁”的办法,在三年内,让全村511户2310船民全部搬迁上岸。
“搬上来、住下来”,还要“富起来”。多年来,下岐村渔民从单一的捕捞业,扩展到水产养殖业、商贸服务业等多个产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上岸前的不足千元增长到如今的两万多元,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在观看主题展览并实地探访下岐村后,总台欧拉中心希腊语部记者吴亚雯颇有感触:“宁德的扶贫经验贵在‘精准’,先了解了群众的困难,再精准施策,坚持不懈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活生产条件,这生动印证了‘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道理。”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迈向乡村振兴路,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
总台调研采访团一行来到蕉城区三都镇、霞浦县三沙镇、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将镜头聚焦于海洋经济、文旅经济、绿色经济。
····
····
····
三都澳是世界深水良港,这片碧海培育了鲜美的大黄鱼,让宁德赢得“中国大黄鱼之乡”的美誉。
在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总台编辑记者品尝大黄鱼美食并参观大黄鱼加工流水线。随后,乘船来到三都澳白基湾海域新型塑胶渔排,了解宁德大黄鱼规模化养殖情况。
总台亚非中心斯瓦希里语部记者朱婵娇说:“看到宁德大黄鱼规模化养殖的场面很是震撼,希望能把这里的水产养殖经验介绍给非洲东部地区的观众。”
在三都澳的另一端,霞浦县立足滩涂资源,大力推进“摄影+民宿”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总台调研采访团一行分别参观了位于三沙镇小皓村、东壁村的两家精品民宿,眼前的滩涂美景让大家不禁举起相机,纷纷记录下这美丽的一幕。
时下正值春茶采摘季,“坦洋工夫”红茶发祥地——坦洋村满目青翠,处处可见茶农的忙碌身影。
总台调研采访团一行穿行于茶园,还参观了旧时的茶行、茶厂,了解坦洋村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体验“坦洋工夫”红茶制作技艺。
····
····
····
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是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调研采访团一行参观了“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实地感悟“三库+碳库”绿色生态理念。
“这次来宁德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身临其境,学习领悟‘滴水穿石’闽东精神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加强总台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机关党委副书记陈福生说,总台编辑记者将用镜头、话筒,继续讲好宁德人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