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念好“山海经” 走出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7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2-11-27 11:14: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重要指示要求,以乡村产业振兴为抓手,做足产加销、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眼下,正值脐橙成熟时节。在我市溪潭镇岳秀村,5000多亩脐橙陆续采收上市。果农们抢抓晴好天气采摘、装车,村中快递点也忙碌了起来。(全村)已经被预定了三四万斤的(脐橙),昨天山东客户也到这里拉了二万斤,今年销售得也很好,每天都要发七八千斤到一万斤左右。

每天大概发三四百件,大概4000多斤,高峰期的话,一天可以能发2000多件。
去年,我市投入300多万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建设岳秀脐橙产业服务中心,以“村集体+农村合作社+企业”模式进行经营,助力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2021年,全村脐橙种植产值超8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6700元。今年,村里又以金牌旅游村建设为契机,对现有脐橙园进行改造提升。
我们要打造300多亩的脐橙休闲采摘基地,现在我们村四洋脐橙采摘基地项目已完成了90%,这个月底就能完工,另外12月份我们还会再举办第八届脐橙文化旅游节,未来真正实现休闲、采摘一体化。
在“岳秀脐橙”品牌化的带动下,溪潭镇也形成了以岳秀村为中心的多村落连片万亩脐橙基地。
我们全镇产业种植面积约1.7万亩,预计今年年产量将达到3.5万吨,产值近3亿多元。接下来,我们要在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打造脐橙种植智慧示范园,对脐橙进行细化分级分质,推进“一品一码”可追溯体系,来不断提高脐橙品质,提升品牌附加值,通过特色产业持续带动乡村振兴。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这些天,我市沿海养殖的大黄鱼已批量上市,下白石镇宁海村养殖户王明金一直在渔排上忙碌着,拉网赶鱼,为捕捞大黄鱼做好准备。
我晚上是订了30吨,都是晚上起,今年鱼产量不错,大概会比往年提升百分之十几。(塑胶渔排)改造后,我们有达到9.1米深,虽然面积养小了,但不过空间更大,我们现在都是养生态鱼,别人菜鱼一斤只有(卖)到17、18块,我这个养出来的可以(卖)到30块左右。
2018年起,我市组织开展大规模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改造升级养殖设施。宁海村作为试点村,率先将原有的养殖设施全部改造升级为新型环保塑胶网箱,建成32口深水大网箱和5000口小网箱,规模化养殖黄瓜鱼、春子鱼。
我们探索“党支部+村集体+养殖能手+农户”模式,做到村集体和村民互惠互利,并创办海产品加工企业、龙须菜加工堆场,实行统一养殖、收购、加工,销售,带动村民群众增收。
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宁海村还启动“海上田园、多彩渔村”渔旅综合体项目,通过房屋立面改造、绿色长廊及码头等配套设施建设,投入1700多万元打造“海上田园”渔旅融合金牌旅游村。而今,小渔村变身打卡地,逐渐成为我市沿海旅游的一张全新名片。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0多万元。
我们村现在就要抓住乡村振兴政策,走渔旅结合道路,整合宁海村多彩渔村,海产品、渔文化等资源,打造了海上观光平台和海上民宿;开通海上的旅游航线;以“跟我去宁海”为主题,策划系列推(出)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有活力,振兴有底气。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精准发力,积极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探索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助推强村富农惠民工作不断取得实效。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525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57元,同比分别增长5.2%和7%。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