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创新破局 家教赋能暖心
福安市妇联以“三维创新”推动家庭教育
“五进”工作走深走实
家庭教育是涵养家风的重要载体,也是护航儿童成长的关键支撑。近年来,福安市妇联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锚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工作目标,以机制创新破解服务难题、激活内生动力,构建起覆盖广泛、供给精准、效能持久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让科学育儿理念扎根基层、浸润家庭。
构建“联动聚合力”机制,破解“资源分散”难题
妇联的“联”字优势在机制保障下充分释放,形成全域协同的工作格局。
(一)高位统筹强牵引。将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纳入本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联合市教育局、财政局印发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具体措施,细化时间节点,协同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二)三级联动织网络。构建“市级指导中心-乡镇(街道)服务站-村(社区)实践点”三级服务体系,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深度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家长学校、儿童之家、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实现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家庭教育服务站点。如,广兴社区居民广场、云澜幼儿园校门口等不定时投放家庭教育短视频课程,让休闲与受教相得益彰。
(三)多元协同汇力量。联动教育、司法、卫健等部门及社会组织,组建由48名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一线教师等构成的专业讲师团,同时吸纳社区工作者、乡贤骨干等本土力量,形成“专业人才+本土骨干”的复合型服务队伍。开展“双主互动式”讲座,改变“讲师讲、家长听”的单向模式,设置“家长主场环节”,激发家长群体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如,甘棠镇贤善书屋从学生家长起步,通过“五进”讲座递进开展家教服务,建立400多名以家长为主的家庭教育志愿队伍,团队成员主动考取相关证书,实现从家长到专业服务者的蜕变,课后时间转化率逐步提高。
创新“精准供给链”机制,破解“供需错位”难题
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让家庭教育指导更对味、更贴心。
(一)需求摸排常态化。通过线上问卷需求,线下联合村(社区)、三新领域妇联主席开展“敲门访需”,建立双渠道动态需求台账,针对农村隔代教育、企业职工平衡家庭与育儿、学校青春期沟通等差异化需求建立台账,形成“一域一清单、一类一重点”的需求图谱,2025年各级开展“敲门访需”500余次,形成需求数据300余条。
(二)课程供给菜单化。“福建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福安市乡村教育院聚焦不同场域需求,构建“3+x”创新模式(固定讲坛、流动讲坛、自助讲坛+多样化补充活动),打造“基础课+特色课+定制课”三级课程库,精准对接家长所需,课程体系涵盖品德养成、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等100多门优质课程,提供可选择、能落地的课程资源,助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与内涵发展。已开展固定讲坛35场,流动讲坛、自助讲坛194场,受益86900人次;家长读书沙龙209期,受益65050人次;亲子活动16期,受益4000人次;“五福父母云课堂”系列课程网络点击量412691人次。
(三)服务形式多元化。联合不同领域专家打造“1+1跨界讲座”,如联合心理专家与家庭教育讲师开展“情绪问题与家庭教育养育”讲座,心理专家从生理角度分析健康信号,讲师给出“情绪疏导的家庭沟通方法”。深刻把握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与场景限制,推出“场景嵌入式讲座”,摒弃固定会场模式,将讲座搬进企业车间、农村文化礼堂等,如在铁湖工业园区利用职工午休、下班完工后时段上门授课,截止目前共开展“进企业”11场。推行“普适讲座+个案辅导”双轨服务模式,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让家风传承与知识服务打破时空壁垒,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如,“福建省家庭亲子阅读活动体验基地”福安爱故乡书院,针对乡村留守家庭,开设爱心爸妈课堂;建个案档案,带动爱心妈妈为困境儿童家庭提供“一对一”或“小家庭式”服务。
建立“特色赋能圈”机制,破解“品牌不显”难题
深挖本土资源打造特色品牌,让家庭教育更具地域温度与生命力。
(一)“一乡一品”特色打造。结合福安茶竹文化、畲族民俗等特色资源,开发“茶礼传家”“畲族亲子手作”等特色课程,在茶文化体验、畲族刺绣教学中传承优良家风,打造“一乡一品”家教特色品牌。如,结合福安红色历史,依托柏柱洋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打造“红色家风讲习所”,邀请老党员讲述革命先辈家风故事,组织家庭参观红色展馆860人次,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日常家教实践。
(二)非遗文化润家。将非遗文化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让传统技艺在代际传递中焕发生机,以生动鲜活的形式涵养家风、浸润家教,为家庭成长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在福安市文化馆“儿童友好・亲子非遗体验中心”,开发“布袋戏里传家风”特色活动,通过木偶演绎“诚信待人”“邻里互助”等故事,让家长与孩子了解传统技艺的同时,更在剧情创作与互动中深化家庭美德认知,形成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家教场景。
(三)校家社协同育人。打造特色家风品牌,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形成校家社三方联动、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如,省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村穆阳镇石马居仰止祠结合其文化属性,从挖掘其历史内涵、开展特色活动等方面入手,统筹整合多方社会力量,精准把握家长与儿童需求,广泛链接专家、老师、公检法司等不同领域家庭教育特派员力量,精心打造的“幸福穆阳娃”家校社协同育人志愿服务项目,为家长如何依法带娃、科学带娃到趣味带娃提供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通过一系列扎实的机制创新,福安市妇联推动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工作从“各自为战”向“协同发力”转变,从“简单覆盖”向“提质增效”深化,初步形成了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使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真正融入基层治理、落到千家万户。今年以来,福安市妇联已开展线上线下家庭教育公益讲座147场,提前完成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项目,参与家长5万多人次,惠及17万余人次。
记者:雷津慧
编辑:陈菁婧
复审:阮珊妮
终审:林 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