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明深谙红茶加工制作经验。苏晓洁/图
公司自有茶叶基地1700多亩。
工人正在使用公司引进高科技生产设备——微波提香机。
东湖茗茶店内陈列着品种众多的系列茶品。
推荐理由
这是一家善于从市场竞争中自我提升的企业。他们从市场数据中分析得出,中高档茶叶需求旺盛,将茶叶产品更新换代提升档次;
这是一个视质量为生命的企业。城湖茶叶20年如一日地视质量如生命,终致“东湖”品牌崛起;
这是一个创新发展的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大胆放权提拔人才,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2000年起,自福建福安市城湖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针王”、“春毫”在北京2000年中国茶文化国际研讨展示会中获得“金奖”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摘下一系列殊荣,最终公司生产的坦洋工夫红茶成为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指定礼品茶。一步一个脚印,东湖茗茶正在走出福建、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20年磨剑 创“东湖”品牌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宽,福安市的茶叶市场渐渐火了起来。1985年,城湖茶叶初制厂在湖塘坂村建成投产。这是福安市城湖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旭明开设的第一家工厂。
黄旭明是一个从农民中走出的企业家。在早年从事茶青收购生意的过程中,黄旭明积累了丰富的茶叶制作的经验。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黄旭明却对“质量就是生命”的企业经营理念却有着深刻认识。由于黄旭明的城湖茶叶初制厂生产的毛茶质量好,从不掺假掺杂,许多购买者慕名而来,茶厂效益蒸蒸日上。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1988年黄旭明又开办了城湖茶叶精制厂生产“东湖”牌茉莉花茶。
“品牌是一大笔无形资产”,“发展品牌是企业立足、做大的基础”,品牌战略思想逐渐在黄旭明脑海中形成。要创立品牌一定要先打好基础,要有先进的生产手段。1996年黄旭明注册成立了福建福安市城湖茶叶有限公司。先后建起50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8000多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建立出口茶叶数字化生产车间、精制自动化生产线以及红茶、乌龙茶和工艺茶生产车间,使生产加工工艺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年间的精锤细炼,福安市城湖茶叶有限公司和其生产的“东湖”品牌茶叶的名声逐渐打响。1996年,公司获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证书;2001年、2002年,“东湖”牌商标被认定为福建省宁德市知名商标及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2006年“东湖”牌商标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07年,该公司被评为“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2007年11月,该公司被评为首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坦洋工夫明星企业”……
农民出身的黄旭明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中受益。福建福安市城湖茶叶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茶农建立利益机制,带动了周边10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2万多户农户。从2002年到2008年,该公司连续七年被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如今,“东湖牌”绿茶已经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福安市城湖茶叶有限公司现下辖一场(城湖茶场)、三厂(城湖茶叶初制厂、城湖茶叶精制厂、广西横县窨制厂),为扩大出口创汇,城湖茶叶还创办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自营出口权的“中闽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福建福安市城湖茶叶有限公司年加工生产各类茶叶3000多吨,2008年销售收入8600万元,出口交易达100多万美元,实现利税616万元。
“东湖”亮剑 力推“坦洋工夫”
2007年2月14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坦洋工夫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这一百年品牌的复兴对刺激福安茶叶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目前,福安有13家企业获得“坦洋工夫”品牌的使用许可,福建福安市城湖茶叶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
“坦洋工夫现在做的人太少,还有很大市场空间。”黄旭明如是说。2006年10月,位于福安城北茶叶中心市场的“东湖茗茶广场”店开业,当月销售额只有7000多元,但随后逐月飞速增长。11月份销售额约为3万,12月份销售额达5万,而到2007年一年的销售额达到147万,2008年销售额高达600多万,其中,红茶的销售额就占了500多万。对比安溪铁观音,黄旭明看到,坦洋工夫这一品牌还有很大潜力尚未被发掘,他正雄心勃勃地规划着如何将“坦洋工夫”做大做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企业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使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作用呢?这是大多数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就在笔者采访前几天,城湖茶叶刚刚斥资569万注册了福建东湖茶业有限公司。这是城湖茶叶为做大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而亮出的又一张王牌。这个新成立的公司是城湖茶叶的市场先锋队,拥有完全独立的品牌营销权,全面负责城湖茶叶生产的所有茶叶产品的市场营销。
诚信经营 质量就是生命
“做生意一定要诚信!”从最初的茶叶初制厂,发展到现在一场三厂,近5千万资产的大规模企业,黄旭明一如既往地把质量看成企业品牌的生命,严抓不懈。黄旭明说,从茶青到精加工茶必须在30小时内完成才能生产出上等的红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深谙茶叶加工技术的他经常亲自监督茶青的传送。
优质的茶叶源自优质的原料。城湖茶叶公司自有茶叶基地1700多亩,并与茶农采取订立合同,预拨收购金等办法,从经济上予以支持,公司在收购时对产品进行监测,确保农残下降到销区要求值以下。通过这些措施既增加了茶农的收入,同时也保证了公司茶品的质量。
产品的更新换代离不开生产技术的创新。城湖茶叶率先引进的日本高精度茶叶专用色选和微波提香机,被业内誉为“中国第一台”茶叶生产现代化设备。茶叶高科技生产设备的引进,使公司实现了茶叶生产手段的现代化,提升了城湖茶叶系列产品的品质和水平。
付出终将收获。城湖茶叶公司生产的“东湖”牌茶叶系列渐渐在国内国际大小比赛中摘金夺银。2000年,“针王”、“春毫”在北京2000年中国茶文化国际研讨展示会中获得“金奖”;2003年“绿绿毫”名优产品获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金奖;2004年9·3海峡两岸优质农产品贸洽会暨中国(福建)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公司生产的“岩针”获得花茶“茶王”殊荣;2008年,福建福安市城湖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坦洋工夫红茶成为海峡两岸茶博会指定礼品茶。
展望未来,2009年福建福安市东湖茶叶有限公司将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在品种更新、品质创新上花大力,下重金。一方面继续以自有基地的茶树品种更新改造为核心,带动周边乡村每年更新改造3000亩茶园,以高香型高新良种“金牡丹”、“金观音”、“黄观音”替代“福云6号”,同时配套有机茶栽培技术,用3年时间形成万亩高香型有机茶基地,使公司的茶叶产品由“绿色食品”向更高层次的“有机食品”过渡。另一方面,公司成立“研发中心”,开展“坦洋工夫红茶标准化生产”课题研究,从生产基地建设及示范、加工技术创新和生产设备创新三个方面切入,形成完整的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使公司的坦洋工夫红茶产品,品质更好,更加安全卫生,以满足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求。
记者手记:质量是品牌的基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形象是企业生存立足的根基,而企业形象的好坏来自于企业产品的质量。没有好的产品质量,品牌是无从谈起的。城湖茶叶20年如一日地视质量如生命,正是“东湖”品牌崛起的深厚基石。
企业的发展呼唤创新,只有与时俱进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大胆放权提拔人才,正是城湖茶叶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动力。
我想,视质量为生命,与时俱进,是城湖茶叶发展至今的秘诀所在。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这两样法宝,城湖茶叶一定能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壮大,“东湖”品牌一定能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艳阳天! (实习生 苏晓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