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江人家赛岐街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郑望 林耀琳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18:19:44


沧桑的老房子依稀可见当年规整的布局


古码头见证了赛岐港的繁华


赛江大桥一桥飞架西东,把赛岐罗江紧紧相连

  福安新闻网消息(郑望 林耀琳)春节临近,行走在赛岐镇上,面对穿梭不息的人流和琳琅满目的商市,真切感受到赛岐处处在变美变俏。繁华大街拐个弯,来到赛岐最北的上岐头。在一曲“涛声依旧”中,踏入紧挨江畔的“大座头”古码头,映入眼帘的一条1里多长的老街巷,即现在的和平街,两旁清一色的骑楼式结构楼店,历经200载岁月依旧保留港口商埠的历史风貌。

  赛岐地处闽东地理中心,福建省五大水系之一的长溪,与福安境内的穆阳溪、茜洋溪在这里汇聚成“黄金水道”赛江,奔流不息投入大海的怀抱。早在唐末五代时期,赛江沿岸就有了村落,到宋代水运业初见波澜。清朝康乾年间,这里舟楫穿梭,樯桅晃动,港口商埠已具雏形。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悄然兴起的轮船业,让赛岐逐渐发展成为闽东北及浙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品批发贸易中心。清末民初,跑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赛岐人,沿江向北共建起四个小码头和一条1里多长的商业街,即现在的和平街。兴盛时期,赛岐港的长泊岸、大埠头挤泊着来自上海、宁波、广州、厦门、台湾、福州等地的货船、渔船、客船,赛岐籍的帆船也扬帆驶向国内外各大港口。街市上商贾云集,商号如林,白天人声鼎沸,夜里灯火通明。建国后强劲发展,其港口吞吐量位居省内第三位,一直号称“闽东第一镇”。时光推移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的浪潮激烈地冲击着赛岐港,分布这里的国营工贸企业逐渐丧失了物资调拨的功能,物流吞吐量骤然锐减,赛岐昔日的繁华也随之缓缓落下帷幕。此后,与外部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照,曾经作为福建八大名镇之一的赛岐,静默地没入将近20年漫长的时光烟尘。

  江山无恙总多情,乾转坤旋岁更新。星移斗转,时间跨进2010年,地处闽东地理中心的赛岐定为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首批试点镇。随着旧镇改造大步迈进,和平街已被列入2012年“五大战役”旧镇改造项目,赛岐港口老商埠在经历百年兴衰后即将面临消亡的命运。

  城镇化不光是盖大楼,更是居民素质的提升和延续这个城镇的根和文脉。赛江沿岸的古码头老建筑见证了赛岐港的几起几落,折射出这个集镇独有的港口文明和商贸传统。沉淀着这个城镇盛极一时的商贸繁荣历史,蕴藏着浓郁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如若盲目地进行连片拆除和新建,将给后人留下无法弥补的损失。只有保护这些历史遗存,留住历史风貌,才能保护赛岐独有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延续这个城镇的根和文脉。

  在旧镇改造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城镇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既保护历史足迹,合理地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又能使城镇建设保留自己的个性文化特色,而不至于与其他城市建设格局、模式雷同,这应该是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最明智选择。关于一座城镇的记忆,往往源自一些特殊的文化符号。因为城镇的灵魂在它的历史里。把地域文化与历史的潮流交汇,将民俗风情与时代的进步融合,是枕江人家一种延续更加美丽梦想的别样风貌。
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 
作者:郑望 林耀琳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