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熬夜指南”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31日来源:中国网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中国网发布时间:2012-07-31 02:56:12

伦敦奥运选手比的是“高快强”,中国体育迷拼的却是体力和精力。近日,围绕熬夜看比赛的各种讨论在微博平台上愈发多见,多个版本的“熬夜指南”如雪中送炭般在网上应运而生。但睡眠专家提醒,偶尔一两天的熬夜尚可调节,如果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就不要为比赛违反正常的生理规律了。

从28日凌晨守候奥运会开幕式起,微博上围绕熬夜的话题开始增多,周末尚能撑一撑,工作日带着“熊猫眼”可怎么办?一些网友呼吁公司推出延时上班的临时政策。昨日一位上海网友向记者证实,她所在公司的老板是一位体育迷,刚刚宣布了将上班时间拖后至上午10点半,此举在网上受到羡慕。

针对熬夜,果壳网健康站编辑“鱼在在藻”近日编写了一篇《奥运迷的熬夜指南》,但其前提是不主张熬夜。其中提到,“晚上少睡多少,白天还是要补回来”,每次打盹的时间应当保持在45分钟以上;在熬夜零食方面,忌甜食、薯片等垃圾食品,宜选择脱脂奶、蛋、瘦肉、豆制品、蔬菜、水果等,适当补充维生素C,多喝水;第二天如果要喝咖啡提神,要小口喝,不宜多饮。

记者昨日采访了中国睡眠研究会顾问、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王翘楚。他认为,人应当规律起居,每天至少要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但如果熬夜看完比赛,早晨不要贪睡,最好选择中午睡上一个小时;一旦因连续熬夜出现头晕、头胀、心慌等症状,说明身体已发出警告,就不要再熬夜了。

至于熬夜时吃什么,王翘楚建议可选择像牛奶、面包之类的易消化食物,水果不宜多吃,像油炸花生米、奶油蛋糕等油腻食物最好不要吃;第二天喝咖啡不如喝茶,且应选择在上午喝。

王翘楚根据平时对5000多名门诊患者的接触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属于“精神能力弱势群体”,他们对外环境的适应和调节能力较差,这类人的特点是精神敏感,责任心强,如果选择熬夜,会比其他人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所以这类人应最晚在23点前上床睡觉。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