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还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择其他姓氏,您知道吗?日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相关法律解释,一时引起市民极大关注。
11月5日,记者从宁德市公安部门了解到,对于更改为第三方姓氏的申请,在我市已可办理,市民在5种情形下可以变更姓氏。
政策落地
5种情形可申请变更姓氏
日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对民法和婚姻法相关条款的法律解释:中国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母姓,同时有正当理由的也可选取其他姓氏。此次法律解释意在明确公民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如何适用法律问题。
此次解释草案内容包括: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权。公民行使姓名权,还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母姓,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择姓氏: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因由法定抚养人以外的人抚养而选取抚养人姓氏;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还规定,少数民族公民可以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选取姓氏。
记者从我市公安部门了解到,上述选择其他姓氏的情况,目前在我市已可办理。蕉城公安分局户政部门民警告诉记者,目前,关于姓氏的更改,我市是按照省公安厅户口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的。市民在5种情形下可以变更姓氏,分别是:在血缘关系内(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进行变更;以收养关系变更姓氏的;以涉外婚姻关系变更姓氏的;因18周岁前父母离婚或者再婚变更姓氏的;因不规范简化字姓氏等其他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姓氏的。
警方建议
成年人尽量不要更改姓名
“更改姓氏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我市涉及改姓的申请是非常少的。”据蕉城公安分局户政部门民警介绍,从我市办理姓氏变更的申请情况来看,大部分是父母离异,孩子从父姓改成母姓,或从母姓改成父姓。这种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的需求更在少数,有提出此类申请的,多数是为了回归祖姓。
前段时间,我市曾有一家三口来到公安部门,要求为小孩更改姓氏。小孩的爸爸姓李,妈妈姓卢,才2岁的孩子随父姓,家长提出要为孩子改姓龚,这让民警觉得很奇怪。
李先生说,孩子的爷爷姓龚,改姓是为了回归祖姓。因为李先生的父亲是上门女婿,他出生后就跟母亲姓李。现在父亲这边的长辈们认为龚家的“香火”不能断,要求他和孩子都改回龚姓。李先生原本也想改自己的,但对工作生活影响太大,所以只给儿子申请改姓。
民警审核了相关资料,确认孩子的爷爷姓龚,而且李先生夫妇都同意,随后就为小孩办理了改姓龚的手续。
“只要符合规定,材料齐全,父母同意的,我们就可以办。”蕉城公安分局户政部门民警告诉记者,不过此类申请大多都是为未成年人办理。而成年人改姓的话,原则上只要有正当理由,并且写下承诺书或进行公证后,就可改姓,无需父母同意。
不过,警方并不建议成年人改姓名,“成年人改名字,涉及之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类证书和证件等,名字一改,这些证件都要改掉,比较繁琐。”
■新闻链接
多数市民认为
姓氏体现着血缘传承
姓氏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符号”。在我们的传统里,小孩出生之后,通常都是跟爸爸姓。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逐渐地也有越来越多的小孩选择跟妈妈姓。现今又有一个选择摆在市民面前,您会选择父姓和母姓之外的姓氏吗?
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绝大多数市民给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他们认为,姓名是父母留给自己唯一一件可以陪伴一生的东西,十分珍贵。所以,即使能够改姓,他们也不会这么做,也不会同意自己的孩子改姓。
“作为父母的儿子,我觉得姓名是父母给我的,我不能换,也不想换;作为家长,我更希望孩子跟我或者妻子的姓。这并不是说我们家长要划定孩子的归属权,而是作为一个家庭来讲,孩子应该符合这个家庭的属性,包括名字。”市民杨先生认为,姓氏体现着血缘传承,不可随意更改。
只有极少数的受访市民认为,名字只是个符号,叫什么都无所谓。“其实,名字只是我们在社会生活而必须使用的一个‘标签’,所以,姓什么、叫什么都无所谓,这些都可以变,但血脉是不会变的。”市民张女士对此就显得不是那么在意了。
不过,还有一些受访的市民希望能再有一个名字,有这种想法的多数是初高中学生。“我觉得我的名字不够有个性,如果能让我自己来取一个就好了。”初三学生小叶说,他经常会为自己构思一些听起来比较新潮或者文雅的名字,当作笔名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吴宁宁 冯彬芝)
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