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在村民葡萄园中测温度。
截株栽培后现已长出的红提。
晓阳镇东源村地处福安北部白云山脚下,600多米的海拔让东源村成了晚熟葡萄的种植基地。葡萄也成了村民种植增收的首选。走进村子,道路两旁尽是阡陌连天的葡萄园。而陈平的20亩葡萄就在其中。在东源村提起陈平,可谓是无人不晓:一个大学毕业,舍弃高薪,到农村开创新农业的年轻人。
英语专业里的“农科员”
在东源村,记者见到了陈平。半年时间里他将全部精力都投注在那20亩的葡萄园中,如今他已和村里的葡萄种植户一样,皮肤黝黑。陈平告诉记者,这里虽然辛苦却是十分的满足与快乐,因为他正在实现自己的所学。
陈平告诉记者,从小自己对花草就有着强烈的热情。6岁那年,母亲从市集上买了盆花卉,他对它爱不释手,经常给它浇水、施肥,盼着早日开花。年纪稍长他就开始到处找些花木的种子,种植在自己的阳台上。每当花木盛开时,他家的阳台俨然成了“楼顶花园”。
1998年陈平考上了大学。由于一些原因,陈平没有选择与农业相关的学校或专业,而是成为了福建师范大学涉外英语专业的一名学生,但这对酷爱农业研究的陈平并没有影响。在校期间,他选修了生物专业的花卉学并函授学习农林大学果蔬专业,而来自葡萄之乡的他对葡萄知识有着更大的兴趣。在农大函授期间,在老师的介绍下他向省农科院郑铭西教授及范丽华研究员学习葡萄知识。
在大学四年间,他将除专业外可用的时间都花在了农业学科的研究上。看到他如此的投入同学们都称他为“不务正业”。回想起大学四年,陈平说:“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我常常能挤出许多时间学习农业知识。”不仅如此,大二那年他发现公寓厕所边上有一块空地,就种了100多平米的凤仙花,每天晚上10时自习后,总要花上一两个小时去看看凤仙花。回到宿舍后,他还自学有关的农业知识,他的农科知识也让所种植的凤仙花香飘满园。由于长期的坚持与付出,陈平在农科方面的知识丝毫不比农科专业的学生差,同学们戏称他为“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