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官井洋/岩灵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岩灵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09:07:01
福安新闻网(岩灵)一年一季的渔讯又到来了。年过花甲的尤老伯总是要迎着海风,迈着硬朗的步伐,来到村口的古码头看看那里的潮起潮落。这里曾经装载着他年轻时的往事。他仿佛看到当年那捕鱼的船队从官井洋凯旋归来,后生仔们把一挑挑的黄瓜鱼扛上岸来。这白马港畔的渔村通江达海,上连赛江,下通官井洋,是渔民们前往闽东渔场捕鱼的桥头堡。蓝色的官井洋像一个巨大的巴掌,张开五指直插闽东的山水中。盐田港、白马港、三沙湾、三都澳、东吾洋汇集而来的淡水和东冲口外西太平洋涌入的海水在官井洋相汇。农历四月初、中旬和五月头,大黄鱼都爱成群结队游到这里产卵。每当这“桃花癫”的渔讯到来的时节,连江、罗源、宁德、霞浦、福安的渔民都争先恐后地来到官井洋捕黄瓜鱼。有歌谣描述那热闹的场面:“黄巢造反,五县招兵,连打三阵,胜利收兵。”古码头边有一座小庙,祭祀着“金将军”、“银将军”。尤老伯记得当年带着船队出海前,村里的“长领”都要领着水手们备足全鸡、鱼、肉、蛋、菜;在这儿办“水头福”;保佑出征顺利,祈求满载而归。“那‘长领’就是村里捕鱼技术高超的能手。他不但水性好,驾船快,还很识鱼性。每年出海前,他都会察船号,选水手;带一个船队去捕鱼。那水手个个身强力壮,一餐要能喝三碗酒、吃三碗饭、配三碗鱼” 。尤老伯比喻到:“他们伸出的胳膊就有船撸那么粗。”在那候风择日出行的时候,临近的渔民们早已闻风而动,悄悄地聚集在这里。他们经验没有“长领”足,便很乖巧地蛰伏在岸边,只待“长领”的“旗舰”拔寨而出,便紧跟其后;这些船往往也能捕到八九成的黄瓜鱼。捕黄瓜鱼常用的是“瓜对船”。这一种俗称“长艚”的木船,一大一小;大的载重六吨运渔网和鱼,小的载重两吨拖网。只要一大半日的时辰,船队便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官井洋。只见“长领”高站船头,侧耳倾听,判断鱼群的游向和范围。技术差一点的,则用竹竿或木棍插到海里听。待听到洋面上,一阵阵“哞哞”低沉而沙哑的牛叫声或戏台下看戏的嘈杂声时。“长领”大手一挥,水手们就会驾着小船拖着网眼三指大的渔网象箭一样驶出百多米,然后转向划一个圆弧,围住五十米的阔的海面。网口越围越小,鱼越来越多,海面上金光闪烁出现了“浮网”的景象。拖网的水手们就铆足劲把网往船舱里拉,顿时船舱里满是红嘴金鳞的大黄鱼蹦蹦跳跳,大的十多斤,小的也有三五斤重。人人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和汗珠。官井洋的鱼情总是随潮水、风向、气候在不断的变化。这时“长领”便根据自己的判断,带领船队去追赶鱼群。俗话说“东溪无鱼西溪讨”。那千百艘渔船在官井洋上南来北往你追我赶,忙捕鱼的场面是多么壮观啊。“长领”们知道黄瓜鱼游来官井洋产卵一般在七八天时间,因此捕鱼的船队每次出海差不多也就六七天。每天围网作业二次,二至三个小时,一天能捕鱼三四十担。收获的黄瓜鱼当场便售给随船队而来的鱼贩。尤老伯回忆说:“令人兴奋的是最后的一载收获,按一桨二桨出力的比例奖励给水手们带回家。多的人分三五担,少也可分到百来斤,他们分的黄瓜鱼除送给亲朋好友尝鲜,多的人把余下的晒成“瓜代”(鱼干)可吃上大半年。”当年的渔季结束时,“长领”又要备足酒菜来这码头向“金将军”、“银将军” 还福,庆祝一番,那热闹的场面至今还留在尤老伯的心中。
作者:岩灵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