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近代优秀文人李枝青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宁德网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宁德网发布时间:2021-02-28 16:25:35

    简介:

  李枝青,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卒于咸丰八年(1858)。榜名枝馨,字兰九,号芗园,福安阳头人。他在诗文、金石考古、书法、收藏及教育、取士等诸多方面,都曾有过贡献。他的简传除县志外还被收入《中国史学家辞典》。他不愧为闽东近代史上的一位优秀的文化人。

   (郭旻) 昔年前往阳头探亲访友时,路过栖云路,见有一座清代粉墙包栋民居大门额书“大夫第”三字,当时匆匆而过,未问情由。近年,在诗社频繁的唱和中与李葆锜先生接触较多,承其介绍,又查阅了一些资料,方知这大夫第的来历,颇为不凡。

  这座宅第里不是个把人获得大夫的封号,而是先后有祖孙三代五人受到封赠。而这五位大夫的封赠,实际上是由两人的申请而获得的,一位是李枝青,他是举人,曾任过知县和同知,已封为文林郎,奉政大夫。在他当知县时,申请封赠过一次,后来升为同知,又申请封赠了一次,受封赠的有祖父(龙文)、父(焯培)、叔(风文)、兄(枝春)。另外一位是枝青之子应奎,他是进士,任过知县,主事,已封为员外郎。它是封建社会“荣宗耀祖”的具体事例。

  这座因父子均任过知县以上的官,从而使三代五人受到大夫封赠的情况,是闽东少见的。而这大夫第当年的主人李枝青,己未大挑知县,历任浙江余杭、新昌、龙泉、常山、仙居、孝丰,补授长兴,嘉兴、西安,调补仁和,升授绍兴府南塘通判,署西塘、乍浦同知。著有:《西云诗钞》4卷,《西云文钞》2卷,《海防臆说》1卷,一集《仓颉字考》、《说文引经考》、《说文疑》、《西云笔记》等多卷。其文《张江陵论》、《澶渊辨》、《靡笄山辨》、《原姓》、《<沧海珠编>序》等共6篇。及诗《游龙井》、《文文山琴歌》、《伏龙行》、《环溪即景》、《环溪漫兴》《百辟岩》共7首为县志选录。

  李枝青父焯培系贡生,有子四,枝青最小,故其所交往的亲友,均称他为:“四兄”。枝青11岁时,父就去世,生活靠其母纺织丝巾,每天清早,由枝青拿到阳头溪边,卖给过往船户,换来食物度生。其叔凤文亦常加照顾。枝青虽孤而贫,而嗜学不辍。其兄枝春,系佾生(秀才),枝青便以兄为师,十载寒窗,终于有成,得中秀才。至道光二年(1822),24岁的枝青便考中了举人。由于其叔和兄对枝青的培育有功,因而枝青当官以后,为报亲恩,将其叔、兄连同父、祖一起呈请朝廷追赠为大夫。

  李枝青虽然中举了,但在往后的会试中,却不顺利,只好滞留京城,设馆授徒,以省往返盘川,便于下科再试。结果“六试不第”,13年的光阴一晃就过去了。直至道光十五年(1835),清廷为挑选应试三次以上而未中的举人,给予授职(称为大挑),枝青入选一等,被分配到浙江担任知县。这时枝青已37岁,从此他开始走上漫长而坎坷的仕宦之途,直至60岁去世。总计他为官时间,减去丁母忧3年,实为21年。在此期间内,李枝青被连续调换了十二处地方任职,平均每个地方仅有年余,似蜻蜓点水,席不暇暖,换上别人即使有天大本事,也很难施展其才华,有所作为的。但枝青仍然勤于吏治,不废读书。这期间,枝青还于道光十九年(1839),和咸丰二年(1852),两为浙江乡试同考官,尚未计算在内。

[1] [2] 下一页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