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畲家:让包粽技艺代代相传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丁立凡 林耀琳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15:50:59
福安新闻网消息(丁立凡 林耀琳)又是一年端午时节,粽子美味,艾蒿飘香。在福安,一些畲族家庭每年都会组织年轻人学习包畲家人特有的菅粽,让这一传统技艺代代相传。
畲家菅粽不像汉族用竹笋壳裹包成三角锥形的小粽子,而是用菅草的叶子包成形似枕头管状,再用龙草捆扎五节。因畲族人把“菅”念“甘” ,而粽子是用“甘叶”裹制的,所以通称“甘粽”,又称“枕头粽”、五节粽。
在裹菅叶粽的前几天,畲族人必须上畲山砍回一种特有的野生灌木黄碱柴,将其烧灰,淋出黄色碱水。在裹粽的前一天,再上畲山砍回野生或人工种植的菅草叶,放到铁镬里经过沸汤烫软,以防脆裂。
裹粽前,把精选的糯米泡进黄碱水里,浸几小时。拿两片又长又宽的菅草叶子对折成为一条槽,再拿一片菅叶披在槽底,而后舀碱水泡过的糯米数两于叶槽中。装满一捏拳粗,20厘米长的时候,把披底的一片菅叶折过来,再把那折槽的剩余菅叶折过去,裹包好糯米。用棕叶丝缚作5节,即成为一条玉米棒子似的菅叶粽,放到铁镬里煮十余小时,遂成“菅粽”。
煮熟的菅叶粽为浅黄色,既有粘性又不含糊。要是在糯米中掺少许的玉豆(豆科,金甲豆)或豌豆或羊嘴须豆包裹,更是芬香而不腻口。它既悦目又别有风味。每年端阳,畲民除把菅粽当做佳晶敬祭祖宗外,还用它馈赠亲友。
随着近年来粽子产业发展,越来越多家庭选择直接从市场购买粽子过节。因此一些畲族家庭一到端午节都会组织年青人学习包粽技术,除了享受过节包粽子的乐趣,也不让裹菅粽这项传统技艺失传。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
畲家菅粽不像汉族用竹笋壳裹包成三角锥形的小粽子,而是用菅草的叶子包成形似枕头管状,再用龙草捆扎五节。因畲族人把“菅”念“甘” ,而粽子是用“甘叶”裹制的,所以通称“甘粽”,又称“枕头粽”、五节粽。
在裹菅叶粽的前几天,畲族人必须上畲山砍回一种特有的野生灌木黄碱柴,将其烧灰,淋出黄色碱水。在裹粽的前一天,再上畲山砍回野生或人工种植的菅草叶,放到铁镬里经过沸汤烫软,以防脆裂。
裹粽前,把精选的糯米泡进黄碱水里,浸几小时。拿两片又长又宽的菅草叶子对折成为一条槽,再拿一片菅叶披在槽底,而后舀碱水泡过的糯米数两于叶槽中。装满一捏拳粗,20厘米长的时候,把披底的一片菅叶折过来,再把那折槽的剩余菅叶折过去,裹包好糯米。用棕叶丝缚作5节,即成为一条玉米棒子似的菅叶粽,放到铁镬里煮十余小时,遂成“菅粽”。
煮熟的菅叶粽为浅黄色,既有粘性又不含糊。要是在糯米中掺少许的玉豆(豆科,金甲豆)或豌豆或羊嘴须豆包裹,更是芬香而不腻口。它既悦目又别有风味。每年端阳,畲民除把菅粽当做佳晶敬祭祖宗外,还用它馈赠亲友。
随着近年来粽子产业发展,越来越多家庭选择直接从市场购买粽子过节。因此一些畲族家庭一到端午节都会组织年青人学习包粽技术,除了享受过节包粽子的乐趣,也不让裹菅粽这项传统技艺失传。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
作者:丁立凡 林耀琳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