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绿竹起婆娑——“绿竹长廊”的光荣与梦想
发布时间:2008年08月19日来源:今日福安作者:耀琳 旺声 立凡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今日福安发布时间:2008-08-19 00:38:38

   这里有着一番别样的风景,沿赛江和富春溪上溯,两岸纤丽动人,苍劲挺立的绿竹穿过视野,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没有人知道它们在这里伫立了多久。长达百里的绿竹长廊,成为了福安独有的绿色标志符,也成为一代代福安人取之不竭不断传递的“风水”。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1995年4月,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曾赋诗“千里绿竹起黄沙,赛江两岸舞婆娑。不忘时传疾苦声,更喜添财富万家。”盛赞福安绿竹的经济、生态与社会价值。

“百里绿竹长廊”风光秀美的白沙段

   走进8月的溪柄白沙村,在绿竹的掩映下,这个临溪而建的村落显得纯朴秀美,到处散发着沁人心脾的竹香。村子里四处是忙碌的人群,或挑着刚从林子里挖来的鲜嫩竹笋,或蹲坐在自家门前摆弄这些“宝贝疙瘩”,将它们削去头部的粗纤维后再运往集市出售。村会计刘树熙乐呵呵地告诉我们,家里种了十多亩绿竹,今年单笋的收入可达二三万元。
   象刘树熙这样以笋为主要收入的人家,白沙村有178户。全村1100亩竹林一年纯收入可达200万元,维持了村里人大部分的生计。福安市现有绿竹林面积5.5万亩,面积、产量居全国各县(市)之首。绿竹种植遍及各个乡镇,尤以赛江流域的三溪(富春溪、茜洋溪、穆阳溪)两岸为主,基本形成了以赛江两岸及104国道为主线的“百里绿竹长廊”。难怪有人曾经感叹,从中国的版图从北向南寻找绿竹的足迹,能让绿竹安身立命的好地方真不多。而像福安这样盛产绿竹的情况,则是绝无仅有。目前福安年产绿竹笋约1.6万吨,主要用于鲜食,以本市及周边各县(市)的鲜食市场为主,少部分经保鲜后销往浙江、上海、广东等地。
    “算起来一年下来投的工日只有十多天,平常都不怎么管理,它们奉献出的却是从年头到年尾的好收成。”白沙村民主任刘毓清道起他的“爱竹”言语之中有着一种掩饰不住的自豪和得意。与其它农作物相比,绿竹管理确实省事得多。绿竹成为福安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有人计算过,若严格按丰产技术经营,种植一公顷收入可达2.5万-3.0万元。白沙村李树英是远近闻名的种绿竹能手,从5月绿笋上市以来每天的收入都不下300元。若季节赶得早,高峰时每公斤可以卖到20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溪柄黄兰、白沙、大洋、化蛟成了富春溪沿岸几个著名的绿竹生产专业村。
    近几年来,绿竹笋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食物结构也日益改善,逐步向营养、保健、省时、便利的方向发展。竹笋及其加工制品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消费量近年一直稳步增长。
   
令人困扰的技术瓶颈

    竹笋虽好,但保鲜是一项公认的技术难题。竹笋挖出后在常温下贮藏24小时,即有60%的部位木质化,48小时后,几乎失去食用价值。因此它的最佳食用时间是采后12小时以内。由于福安市境内仍无绿竹笋加工企业,大规模上市的竹笋主要靠本地市场和周边各县(市)的鲜食市场区消费。每逢竹笋上市的高峰期,大量峰涌而至的竹笋,造成福安市区各大市场严重饱和,最差时的行情每公斤才一二元。每年福安竹笋只有一小部分经保鲜后销往浙江、上海、广东等地,销往福安和南平、漳州的竹笋加工企业的绿竹笋约占全市总产量的10%-30%。
     市场调节能力差,出笋旺季常造成绿竹笋滞销现象,价贱伤农现象几乎年年发生,从而制约了整个绿竹产业的发展,福安一半面积以上绿竹林经营粗放,重取轻予,管理水平差,产量低。
     在708人口的溪柄白沙村,现在真正从事绿竹生产的只有一百多人,村里青壮年劳力都到了广东、上海、福安等地谋生。“挖笋是一项苦差事,夜里一点就要起床挑灯夜战,四点赶着送往福安的果蔬批发市场。价格高时还有得忙,不值钱时,忙乎一天的的收入才几十元,还不如在家里睡个安稳觉。”刘毓请说。总产量不足又使销往各加工企业的数量大为减少,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即使有一些外地企业来收购也无法满足订单,长此以往也流失了许多外销市场。前几年,还有一些福安企业偿试用熟保鲜技术生产“清水白玉笋”罐头、沙拉绿笋等软包装笋制品及绿竹笋干等,但罐制的竹笋经长期浸泡后口感较新鲜竹笋相差许多,因此,这些企业都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为了克服绿竹笋保鲜和促进绿竹产业增产增收,福安林业部门和食品产业可谓“绞尽脑汁”。从2006年开始,原闽东罐头厂工程师王朝忠开始历时两年多的实验。以往掌握的技术都是剥壳煮熟后再加工保鲜,能不能偿试带壳煮熟呢?水份浸泡容易变味,怎样保证口味不变又能保存较长时间......这样的技术难题王朝忠的脑海里不知翻腾了多少遍。最终,他决定采取煮熟保鲜真空冷藏技术。历经一年多的实验,这种方法保存的竹笋口味基本不变。
   “如果绿竹笋价格能够稳定,竹农加强管理,那么全市绿竹面积不增加,其产量可提高一倍。而且福安市是绿竹分布区,非常适宜绿竹生长,福安市具有10万亩以上规模绿竹林的宜林地资源和可行性。”福安市林业局技术员杨旺利对这一产业的前景踌躇满志。
                 
破解难题产业蓄势待发

      8月初,正值出笋的高峰季节。在溪柄镇白沙村绿竹经济合作社——宏宇食品有限公司的厂区里,员工正在对新鲜的竹笋进行清洗、剥壳、切粗加工,再把通过煮熟的绿竹笋进行真空包装,冷冻保鲜。宏宇公司请来原闽东罐头厂王朝忠工程师做技术指导。在白沙村记者看到,村民正一车又一车往厂区搬运刚从田里采挖回来的新鲜绿竹笋。种植大户张贵林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正值出笋的高峰期,往年这时候因出笋量大,市场日销售量有限,绿竹笋价格低廉,现在有了加工厂,再也不用为笋价和销路发愁。办竹笋保鲜厂让白沙村群众受益的同时,厂里还派专车到附近的村落收购鲜竹笋,对于当地群众来说,宏宇的落成真是一项大好事。

村民刘树熙在自家竹林里采挖绿竹笋

白沙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绿竹。村民们蹲坐在自家门前,将刚挖来的竹笋,削去头部的粗纤维后再运往集市出售。

    烈日下,白沙村会计正专心帮助宏宇新落成的厂房垒砖块。“村里人再也不用担心竹笋有市无价了。”的确,宏宇每公斤四元的收购价极大保护了农民的积极性。虽说已过了竹笋大规模上市的季节,但宏宇总理李建河对企业的发展信心十足。“竹笋保鲜企业全国仅三家,宏宇将是一家典型的公司+农户”的企业,预期可以为农民增加6000万元的收入。”尽管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依托福安5.5万亩绿竹基地优势,李建河显得十分有底气。“我要把这里建成一个绿竹保鲜和生态观光园,既是新品种园,又是城里人休闲的观光园。”目前这家企业已保鲜储藏了50多吨的绿竹笋,大大缓解了出笋高峰期大量竹笋上市而导致鲜笋滞销的局面。业内人士认业,保鲜加工厂的开办,对福安市充分挖掘五万多亩特色绿竹林业资源,增加竹农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村里有了食品公司,村民再也不愁卖笋难了。临近中午,村民钟翠梅把刚从竹园里采挖回来的绿笋送到食品有限公司收购。

    面对良好的市场前景,福安绿竹产业也面临挑战。福安一些有识之士已提出要迫切合理规划,扩大规模,以市场为导向,按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培育龙头企业,开发深加工产品如绿竹笋的清水笋、软包装笋制品;发展绿竹饮料产品的开发,速冻加工和保鲜加工,利用竹笋加工剩余物加工膳食纤维,提高竹笋加工利用率;改善绿竹笋笋干加工工艺,重点加工精品礼品笋干;竹材深加工,发展机械化造纸淘汰土法造纸,开发绿竹竹炭加工产品和中药材等。
  目前福安急需在全国绿竹产业提升地位,扩大影响,申报“中国绿竹之乡”,注册“福安绿笋”地理标志商标,努力实现外销的绿竹(笋)品牌、商标管理,开展“森林食品”、“绿色食品”等质量论证,以提高福安绿笋的安全食品信誉度。  

真空包装车间,员工们在包装带壳保鲜绿笋

带壳保鲜绿笋送进“特制”保鲜绿库。用这种方法保存的竹笋口味基本不变。

     为了变松散的农业生产为有组织的管理,从2005开始,福安市城阳乡占洋绿竹产业合作社、溪柄镇黄兰绿竹笋协会、白沙村绿竹协会相继成立,协会按“民办、民选、民管、民监督、民受益”的原则运作,采取自愿原则,以经营大户为骨干会员,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实行有组织的订单生产,遏制欺行霸市的垄断寡头产生,避免竹农的无序竞争,互相杀价,实现增产增收又增效。
   福安林业部门也越来越重视靠科技进步来加快绿竹产业发展。他们在城阳乡占洋村建立绿竹丰产培育标准示范村,在白沙成立了绿竹科技园区,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手段,选育早产、高产、优质、笋期长、抗性强的优良品种; 推广先进的绿竹生产技术,提高竹农的生产水平同时开展快繁育技术研究,解决良种快繁和推广,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不断扩大绿竹良种的面积,实现绿竹笋生产的良种化。按他们的估算,如果严格按丰产栽培技术种植绿竹笋,亩产5000元不成问题。(林耀琳 王旺声/文    丁立凡/图)


[相关资料]
    绿竹笋形似马蹄,又俗称“马蹄笋”,我国特产。分布于福建、浙江南部、台湾、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区,是我国南方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绿竹笋产于夏秋季节,笋期长达5个月,笋质脆嫩,鲜甜可口,营养丰富,独具保健功能的绿色食品,是夏季清凉消暑解渴的山珍佳肴,称得上笋中之王,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绿竹笋除蔬食外,制干制罐等加工性能俱佳,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国际市场,我们的绿竹笋产品生产加工成本较台湾的低,更具有竞争力。近几年来,绿竹笋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食物结构也日益改善,逐步向营养、保健、省时、便利的方向发展。竹笋及其加工制品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消费量近年一直稳步增长。
   当前,利用食物的药食两用功能进行防病的浪潮愈来愈高。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应用功能食品防病的人数已超过世界总人口的10%~25%,功能食品成为全球性热门贡品和佳肴。随着科学的普及、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食用药疗保健蔬菜,尤其是无污染、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兼对人体有着广泛的医疗、保健作用的绿色食品倍受青睐。绿竹笋正符合了世界食品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现代医学和营养学表明,竹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绿竹笋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K、Ca、P、Zn、Fe等人体必需矿物质元素亦相当丰富;此外,还有脂肪、糖类、有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1和B2、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患有肥胖症、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人常吃笋大为有益,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对便秘的人亦有益。常食可防治脂肪肝、皮脂囊肿、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便秘、肠癌等病症。除去水分及其营养素之外,绿竹笋几乎全是纤维素。纤维素有很强的持油和持水性,如果经常吃绿竹笋,每顿进食食物中的油脂就会不断被竹笋吸收,减少体内脂肪的增加和积累,同时,原体内过多的脂肪也会逐渐地被消耗,达到减肥的效果。竹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于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食用绿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

作者:耀琳 旺声 立凡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