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罗江街道南安村:一引领一网格四载体一平台夯实乡村治理基石
编者按:南安村不断深化拓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1141”工作法,即坚持党建引领,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用好法官工作室、评议员队伍、便民路线图、邻里连心树四个载体,整合建设“罗江微治理”平台,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南安村隶属于福建省福安市罗江街道,依山面江,人勤物丰,面积约3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858人,常住人口1148人,党员35人,人均耕地面积0.07亩。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南安村经过多年奋斗,形成传统农业、现代运输业、劳务输出等多种业态并举的发展格局。近年来,南安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聚焦精准治理,探索并实施“1141”工作法,即坚持党建引领,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以法官工作室、评议员队伍、便民路线图、邻里连心树为载体,整合建设“罗江微治理”平台,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极大提升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支撑乡村振兴新发展。
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党群合力
南安村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把心贴近人民”“四下基层”等重要理念,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功能作为乡村治理的一条红线。10余年来,南安村党支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计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投入村集体资金300余万元。在2010年,该村已率先步入全民医保时代,村内110多名年满60周岁以上老人均享受每月200元的高龄生活补助,每年考入高校的新生都能得到资助,真正做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进一步提升了全村凝聚力。针对新形势下治理对象多元化、问题诉求多样化的实际情况,推行“村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制”服务模式,引领带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工作,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进一步做大“共建圈”,做强“共治圈”,做实“共享圈”。
二、健全网格建设,延伸服务触角
在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过程中,由罗江街道党工委牵头统筹、村级党组织主抓负责、村民小组协调落实,整合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以村为一级网格,往下划分二级网格2个,三级网格4个,形成“1+3+N”网格队伍(网格长+网格指导员、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多种力量),配备一级、二级网格长3人、网格员12人,并整合罗江商会、白云救援队等力量,形成网格事项办理的主力军。对网格内“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进行登记造册、一一挂钩,时时关注相关群体需求,结合辖区内公检法部门以提示函形式进行隐患预警,做到有问题第一时间发现,有困难第一时间解决。2021年以来,南安村通过民情日志办理网格事项,累计收集并解决群众反映事项512件次,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把问题解决在最初“一公里”。
三、打造四大载体,夯实治理阵地
法官工作室。南安村通过与福安市人民法院结对共建,成立“罗江街道南安村法官工作室”,为辖区周边群众提供矛盾纠纷化解、案件认定、法律咨询、法治讲座、微型法庭等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解决在萌芽状态。2021年以来,法官工作室参与劳动争议、家庭矛盾等民商事纠纷调解13起,化解率达到100%,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约240人次,进行各类普法活动32次,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评议员队伍。南安村坚持平安和谐的工作导向,聘请辖区内有威望、有群众基础的“两代表一委员”担任监督评议员,目前已常驻监督评议员4人,通过让监督评议员入驻小微权力监督群、旁听日常调解、回访群众等形式,对群众反映事项办理、矛盾纠纷化解、村内项目实施、“三资”管理等情况进行调解、监督、评议,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倒逼各项工作更加高效办理和解决。2022年,南安新村的70多户群众反映,即将搬入地的新房水电因新农村建设项目历史遗留问题,迟迟无法自主开户。监督评议员得知该问题后,第一时间参与协调解决和监督评议。罗江街道以最快速度对接市级相关职能部门,理清问题脉络。经过多方努力,不到3周时间,新村群众就顺利办理了水电立户,有效解了燃眉之急。
便民路线图。理清为群众办实事的“便民路线图”,将村级事务服务管理由“多线”整合为“单线”,让群众少奔波,服务更精准。对村一级无法解决的难事特事,由村一级提交街道,并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会商处置。做实即接即办、精准分流、教育疏导、会商研判、协调解决、公开监督及评议回访等机制,优化内部流程,形成工作闭环。目前涉及群众日常生活的131项便民服务事项已可直接在村委办理或委托办理解决,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真正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邻里连心树。南安村充分发挥位于村内核心位置的“邻里连心树”载体作用,倡导群众开展民情直说、民情直议、民情恳谈活动,依托“邻里连心树”收集意见、研判协商事务,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财项目谋划、人居环境整治、困难群众帮扶等,做到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强化群众自治能力。在原有码头物流业的发展基础上,南安村新建了休闲游泳池、集成式汽车充电站等集体经济项目,村集体年收入已达到60万元以上。先后投入524万元,解决了新村安置,安全饮水,村道、公厕、登山步道建设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邻里连心树”下结出的成果,使其成为更受老百姓信任的议事场所,进一步激发群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四、集成多元平台,畅通联动渠道
南安村大力推广“罗江微治理”小程序治理平台,让群众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小程序中各个板块反馈诉求、上报情况、咨询问题,并运用积分奖励模式,鼓励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工作。在信息共享方面,“罗江微治理”小程序整合网格化服务平台及“雪亮工程”、岸线海防电子监控,打通资源共享“传感路线”,实时监测辖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将“两违”整治、耕地保护、海岸线巡防、巡林巡河、就业服务平台等信息统一归口,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有效感知预警和防范各类风险隐患,打造高效便捷的多元联动治理平台,形成推进乡村治理的强大工作合力。2023年,南安村边的江滨大道工程施工影响了村民日常休息,村民通过“罗江微治理”小程序反映该事项后,南安村立即按照即接即办要求,召集了业主、施工单位、交通运输部门及村民代表,一面与施工单位协商调整了施工时间,一面向群众作好解释,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中取得了良好的平衡。
2021年以来,南安村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1141”工作法,坚持党建引领的“主心骨”、打造多元化解的“主力军”、畅通民情民意的“主渠道”、夯实为民服务的“主阵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加凸显。推进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推行“四单制”服务模式,实现群众需求和服务资源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精准化服务、精细化治理的水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乡村治理中进一步凸显。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治理底盘更加牢固。以监督评议员为主导的队伍建设步伐加快,矛盾纠纷得以在萌芽状态化解。2021年以来,南安村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5件次,化解率达到100%,始终保持着“无访、无毒、无电诈”的良好社会氛围,获评2023年度福安市“三无村”,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社会环境更加安定有序。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更加主动。在村党组织加强乡村治理的引领带动下,辖区各单位、社会组织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日渐增强,辖区群众诉求得到及时的回应和办理,公共服务内容更加精细精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提升,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有力保障。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婧 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