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
带着推文向我们走来的是
郑楚云(1907~1961年),又名郑凫,字眠石,福安坂中乡人,中共党员,爱国华侨领袖,中国现代红色文化名人、著名编辑、革命家。
1928年秋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法律专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转到国立北平大学俄文学院就读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参加发动工人罢工等斗争。
郑楚云著作
图源:福安一中
1934年到上海继续奋斗在宣传抗日救亡战线上。1936年11月任《大家看》半月刊编辑兼主要撰稿人;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上海青年救国服务团”。1937年他与艾思奇赴延安,在中央西北局宣传部工作。1938年初,中共党组织派郑楚云到武汉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出版在延安见闻的《陕行纪实》专著,全方位宣传了陕甘宁边区的全貌。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他和钱俊瑞、胡绳、罗叔章等受组织派遣赴鄂北坚持抗日救亡工作。 1939年任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长兼《小消息报》(党报)总编辑,11月“确山事件”后突围到西安,接组织通知与吴毅潮同行折返重庆任《读书生活》出版社编审,并兼任党支部书记。1940年4月在重庆主编《学习生活》半月刊。
1941年“皖南事变”后,到新加坡以南洋女子中学文史教员身份,兼《南洋商报》“青年和学习”附刊编辑,协助爱国侨领陈嘉庚出版宣传抗战刊物《民潮》。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陈嘉庚成立“星洲华侨抗敌动员总会”,郑楚云担任委员,积极开展宣传抗敌动员活动。1947年6月到《南侨日报》工作,宣传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内战。在长期与陈嘉庚先生共事中,俩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48年春任中共印尼华侨总支委员。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他在《生活报》上发表了《新中国与华侨》等文章。1950年6月担任印尼雅加达《生活报》编辑、总编辑,1951年元旦在该报发表《论华侨爱国统一战线》,引起海外华人华侨热烈反响。
◆《一封来自中央政府的请柬》
出品:福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讲述人:福安市博物馆馆长 杨柳
摄制:福建大江传媒有限公司
1952年郑楚云受邀出席国庆庆典
图源:福安一中
1952年郑楚云收到中央人民政府国庆观礼邀请函,参加了天安门国庆观礼和怀仁堂国庆招待会。随后深入各地参观访问,亲眼目睹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把所见所闻写成20篇长篇通讯,连续登在《生活报》上,极大地鼓舞了海外华人华侨,提高海外华侨华人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信心。
1952年秋,郑楚云随印尼华侨回国观光团回国参观访问,与部分团员在京留影。
左一为团长司徒赞,左三为郑楚云
图源:同心福安
1953年春返回印尼后,发表了大量介绍新中国变化和歌颂祖国的文章。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亚非会议并对印尼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重要的一场国际会议。郑楚云带领《生活报》团队日夜奋战,统筹全局保卫代表团安全,报道会议实况,宣传中国外交政策,树立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周总理在海外的崇高威望,与报社全体同仁一起作出了新闻界有目共睹的贡献。1956年8月14日,宋庆龄副委员长应苏加诺邀请到印尼进行友好访问,并参加印尼第十一届国庆节庆典活动;郑楚云带领《生活报》团队进行独家新闻采访,使印尼华人华侨对祖国有更多、更切实的了解,促进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进一步加强。
1957年7月郑楚云回到阔别的祖国,1958年任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党组成员,中侨委宣教司副司长,具体管报刊、宣传科、《侨务报》等。后来又当选为全国“青联”常务理事。
1957年10月13日,郑楚云在即将正式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上留影
图源:福安一中
1959年国庆,郑楚云(右一)与一些文化界老前辈在中侨委院内合影
图源:福安一中
1961年8月,伟大的爱国侨领陈嘉庚逝世,郑楚云被廖承志主任指定给陈嘉庚写悼词。
1961年11月10日凌晨郑楚云在北京与世长辞,终年54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郑楚云33年的革命生涯中,长达16年身处南洋异国,历尽艰辛。不论是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还是新中国成立的百废待兴之初,他都心系祖国,不忘初心,信仰崇高,意志坚定,克服了巨大困难,坚持斗争,坚持团结,为推动南洋进步华侨抗日救亡、爱国民主运动,为新中国建设摇旗呐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卓越贡献,彰显海外游子的拳拳赤子情怀。他是中国现代红色文化名人、著名编辑、革命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时任中侨委主任廖承志、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等中央领导,对他的革命一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位从福建山区走出的新闻战士,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闯上海、赴延安、下南洋,以笔报国,为社会主义新中国摇旗呐喊,做出了卓越贡献。
郑楚云墨迹《毛泽东主席词<浪淘沙•北戴河>》
图源:福安一中
曾任中宣部和原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这样评价他:“楚云是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
中国侨联原主席林军题词:“他是大地上的一撮泥土”。
视频图片及文字资料源自福安市侨联
同心福安、福安一中
来源:坂中畲族乡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婧 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