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五显宫:两岸同源的信俗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1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08-11 11:03:46
图片
图片

明代万历二十五年版(1598年)《福安县志》载:“邑人崇祀五显,岁时赛会,香火不绝。”这段记载反映了五显信俗在福安的普及。清乾隆四十八年版(1783年)《福安县志》载:“苏堤五显宫,建于明末,祀五显大帝,香火鼎盛,为邑中名刹。”这是最早关于苏堤五显宫(俗称:蒲头宫或大舍头宫)的直接记载,表明其建于明末,并在清代成为福安地域重要的信俗场所。

3d8879d91f068719349f95d51098d21d_.png

五显大帝的传说

五显大帝,又称华光大帝、五通大帝,是闽、浙、赣、粤、台、东南亚等地极为核心且盛行的民间信俗神祇。其信俗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代甚至更早。其神格融合多重元素:道教“灵官马元帅”(马灵耀,“马王爷三只眼”就是说他)的“三眼”特征,佛教护法神“华光如来”之说,以及经道教吸收改造渐趋正面的古代“五通神”崇拜。

传说他是如来佛祖法堂前一盏莲花灯的灯芯,因聆听佛法日久成精(或称妙吉祥童子因犯错被贬下凡火之精)。天生三只眼,后修炼得神通,常现四臂法相,被赋予强大的火系神通。其母吉芝陀圣母被囚禁在地狱,华光为救母,不惜三下酆都(地狱),最终救出生母。这个故事是其传说中最感人和彰显孝道精神的部分,深受民间推崇。在明代小说家余象斗的《南游记》中,他最终皈依道教(或说受玉帝敕封),成为护国安民的正神。

历经宋元明清历代帝王敕封(如宋徽宗封“显聪”、“显明”等王号),五显大帝最终集成了驱邪禳灾、护佑平安、招财利市、庇佑功名等多重职能。在客家民俗中他经历由神到人,又由人到神的转变。成为深植民间、法力无边的全能守护神,其信俗在广袤的南方大地乃至海峡对岸的台湾岛都拥有深厚的根基和广泛的信众。



五显宫里的烛火

苏堤村信俗的核心,是那座坐落在古榕如盖浓荫之下、依傍穆水清流而建的五显宫,占地约15亩,是福建最大的五显宫。其选址蕴含深意:参天古榕象征顽强生命力与深厚地脉灵气,悠悠穆水带来生机与财富,宫庙坐落其间,宛如汇聚天地精华的灵枢,默默护佑一方水土安宁昌盛。

宫庙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含前殿、拜亭、后殿及特色“烛房”。香火鼎盛时,烛房万烛齐燃,大的蜡烛一个人无法合抱,重量达两三百斤,可以连续燃烧半年以上,光芒四射如白昼,生动体现“华光”大帝神威赫赫、光明普照。其标志性的三眼形象,正象征洞悉三界(过去、现在、未来),明察秋毫,诛邪卫正。

祭祀活动,以农历正月廿一日的游神最为隆重。大帝金身恭请出宫,安奉华辇,在震天锣鼓、悠扬唢呐与连绵鞭炮声中巡游全境。万人空巷,信众焚香顶礼,祈求风调雨顺、合境平安。这不仅是庄严的祈福仪式,更是凝聚族群认同、强化乡土情感的坚韧纽带。



两岸同源的信俗

五显大帝的信俗,作为根植中国南方土壤的深厚传统,其香火随闽粤先民足迹,早已跨越海峡,在台湾岛落地生根,广泛流传。在台湾,明确以五显大帝为主神的宫庙,数量大约在50多座。如果包含所有供奉五显大帝(无论是主神还是重要配祀神)的登记庙宇,数量则远超百家,甚至可能达到数百家。

台湾的五显大帝是当地最重要的守护神之一,他以驱邪、镇煞、禳灾、保平安为主要神职,兼具财神功能。台湾信众同样虔诚祈求大帝驱邪避灾、护佑平安兴旺,使其成为当地民间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在现今社会,其核心区域信俗活动依然活跃,并与地方文化、观光紧密结合。

在台湾,五显大帝(或称华光大帝、五灵官)宫庙遍布城乡。较为著名的宫庙有:台北艋舺青山宫、台北霞海城隍庙、台南五显街福德宫、苗栗五显灵官庙等,其信俗活动,如隆重的神诞祭典、绕境巡游(类苏堤“游神”)及独特的“送火王”(禳解火灾)仪式,都保留着与大陆祖地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深刻体现跨越海峡的共同信俗与深厚渊源。



根植乡土的传承

在苏堤,村口那株虬枝苍劲、冠盖如云的大榕树,有人说是黄氏先祖隋开皇年间迁居时手植,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也有林业专家说大约只有三百来年,无论其确切年龄如何,这株古榕树无疑是福安本土最古老的榕树之一。古榕树与身后巍峨宫阙相依相存,浑然一体,构成村庄最神圣的地标与精神图腾。

面对穆阳溪洪流、农耕艰辛、商旅风险,古榕荫蔽下的五显宫始终是村民心灵深处最强大的慰藉与希望灯塔。庄严的宫庙、彻夜通明象征光明的烛房、万人空巷的游神盛典,构成了一套完整鲜活的信俗仪式体系,年复一年,不断强化群众的认同感、归宿感与凝聚力。

古榕树下、五显宫前,代代口传的故事——五显大帝降妖伏魔的亲民护佑、沉香劈山救母的至孝、乃至威严的二郎真君形象——则为厚重历史注入了鲜活灵魂。这些寄托不同情感的故事,构成了苏堤孩童精神世界的底色,传递着对正义、孝道、勇气等传统美德的理解与尊崇,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民众对“五显大帝”的独特认知。

五显大帝的信俗,远非简单的神灵膜拜。它是千百年来民众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支柱与灵魂,深深烙印在乡土血脉中。在一代代口耳相传与古榕无声见证下,深深交融,如同穆水,无声流淌,持久滋养世世代代的心田,成为从苏堤到更广阔的台湾岛乃至东南亚等地最深沉坚韧的文化基因。




作者:郑健雄

图片由福安市摄影家协会、穆阳镇提供

编辑:宋诗莹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陈菁婧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