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岩老区红色资源是这样盘活的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1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07-11 17:44:29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艺术点亮乡村·红歌唱响南岩主题文艺活动在福安市潭头镇南岩村举办。活动以艺术为纽带,通过红色经典传唱、革命故事宣讲等形式,生动展示了以信仰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特别是盘活老区红色资源迸出发展新活力的业绩。



活血,激活文化资源


福安出发,沿104国道驱车北行潭头水库柯洋岔路口。由此驶进蜿蜒的山路30分钟后就来到著名的老区基点村南岩。古村依山而建,现存连片古民居42座,被誉为闽东明清建筑博物馆。然而,些年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闯荡谋业,千人的村子一度只剩三四十名老人和孩童留守。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多数村民都在城镇购房,山村里不少古厝闲置、荒弃。


在古厝的路口,村民们显出些许犹豫。如果有形的建筑都不存在了,那么乡愁也就无从谈起。此时,中国传统村落的遴选,为南岩盘活闲置古厝带来机遇。自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以来,南岩村先后获得全国人居环境整治试点村、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等多项荣誉,得到相关政策的叠加扶持,并对遗存的古建筑群、青砖古道等进行保护性修缮。


南岩多少事,都付古村中。古村落不仅保存着很非遗文化,也留有丰富红色资源。1934年,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之时,工农红军曾隐避福安山区,南岩山头就驻扎360多位红军战士。里村粗山一带,至今仍然遗存着当年红军战士构筑的战壕、炮台、防空洞等遗迹。在闽东革命时期,南岩是上东区苏维埃政府驻地。北岭存安德县上中区委旧址、地下党秘密联络点和叶飞、曾志等住处。当年国民党反动派派飞机进行轰炸,在村中投下了三枚炸弹。南岩里村那堵墙及院落,就是被炸毁过的遗址


地方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文化财富,让地方文化资源活起来,无疑是南岩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是推动转型发展的富矿。从唤醒乡村沉睡的资源入手,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破败不堪的残墙断壁得以复原;粉墙黛瓦的古民居修葺一新;道路更宽更干净……盘活资源破茧”“活血” ,历史文化也了起来。乡土资源与现代生活需求协同,最大可能释放乡村生活的张力和弹性。如今的南岩村,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资源开发与生态旅游齐头并进,为激活文化资源增加了新动力



生肌,培育新型业态


红色旅游,顾名思义包含两方面内容:红色,即重温红色岁月,品味红色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旅游,即放松身心,在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胜地享受悠闲的生活节奏参与各种娱乐活动“红色”与“旅游”有机融合,不仅在于专项旅游市场的开发,还要注重在红色文化内涵的开发下形成特色旅游发展结构。如何面向大众旅游市场打造红色旅游村文旅融合项目,带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已成为当前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使命和核心问题。


“既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既要有内涵还要有颜值,真正让人们在红色景致中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意志品格,在沐浴红色文化中感悟新时代的奋斗精神。”近年来,该村以修缮红色文化景点为抓手,还原历史风貌,增添具有时代特征和红色历史文化元素的景观,使这一红色遗址资源在保护中得到开发。里村私塾大院和它侧边的座式金祖厝都挂上了上中区区委和上中区苏维埃政府驻地的铭牌,创意独特红军人物雕塑和介绍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事迹、闽东革命历程的图文版面,让湮没于岁月的辉煌在当代重生。革命老宅诉说着往昔的荣光,更令人景仰。


山还是那座山,岭还是那道岭。在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南岩,推动红色景点 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吸引了一批在外乡贤纷纷回乡创业。长期在江苏一带经销茶叶的王兴宁,率先投资260万元,修缮村中经历火灾毁弃的旧厝,开设了16间民宿。现在,南岩村已有3间民宿,双休日节假日几乎旅客满满,实现“农房”变“客房” 没想到自家闲置古厝还能派上用场,如今已是村里生意最好的农家乐,自己足不出户就当上了老板”。 65岁的村民王丙丁乐开了花。他还在古厝二楼设立展厅,陈列了120多件平时收藏的明清时期以来的农家老物件。


乡村闲置资源的价值被释放出来,不仅是发展空间的扩展,也是发展模式的创新。村里的一间奶茶店十分吸睛。以前这也是一座老屋,屋主自愿将其20年的使用权无偿提供给村里,由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出资进行修缮、利用。村里邀请一名文创老师进行设计策划,包括建筑风格、室内布局、环境细节以及奶茶产品的包装等,作为乡村创新发展的一个项目来运营。


创新形式创造亮点,培育新型业态。阳光学院的师生服务团队来到南岩村,发现这里山林间生长着50多种中草植物,其中大多都可以作为草本皂的原料。于是,学院师生就携部分村民,尝试手工制作造型各异、功能多样的手工皂及各类洗护用品,如今手工皂已成为南岩旅游的网红产品。同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不断引进新的业态促进山村多元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南岩村用文创给“助农”插上翅膀,运用互联网 大数据,通过南岩直播间等平台,对外推介茶叶、太子参、芙蓉李、蜂蜜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南岩村,开始从一个穷山坳逐渐变身为一个聚宝盆


强筋,开启共建共享 


红色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个红色景区都是一座活着的革命博物馆,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南岩一边深挖传承历史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一边厚植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开启共建共享 


近年来,南岩村除了与阳光1+1”帮扶社会组织牵手,还加强与院校的合作,加强与专业团队的共建。省农科院、省农林大学、省美丽乡村发展促进会在南岩设立全省首个乡村振兴实践与协同创新基地试点村;福建农林大学、厦大建筑学院等一批高校和企业在南岩建立教学实践点;杭州新知青艺社在南岩建立文创人才孵化基地……通过邀请文艺界、教育界人士入驻村里,帮助培养艺术人才和助力研学项目,南岩红色旅游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同时,用好实景课堂开展现场教育” ,也成为“校乡共建,校乡联合”的具体举措2020,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在南岩村设立教学实践暨三创实践基地。 研学团队学子们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岩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融入血液的是红色基因,注入身心的是革命精神。通过红色教学实践,吸吮红色营养感悟崇高、净化心灵,益德益志、升华境界。夏令,一支来自福州闽江学院海峡学院的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来到这里。围绕“寻访红色古迹·擘画振兴蓝图”这一主题,学子们穿越厚重的历史时空,探索红色遗风,追寻先烈足迹,品读革命历史,有了为南岩做点什么的想法。他们买来颜料,展开画板,施展出专业能力。一两天的时间里,学子们边写生、边创作,南岩的墙体、民居留下了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生动画面。带队老师石卉表示,校外实践不仅能让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更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丰富理论知识。


七一” 期间,艺术点亮乡村·红歌唱响南岩。文艺演出分为三个主题篇章。第一篇章红歌嘹亮·同心向党中,小合唱《山也记得,水也记得》、男声独唱《把一切献给党》、诗朗诵《中华少年郎》等节目深情讴歌了党的光辉历程;第二篇章薪火相传·红色经典通过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的闽东红色情怀》和革命故事《女英雄施脓禄》,生动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第三篇章山河铭记·英魂不朽中,快板《闽东大地起苍黄》、男声小组唱《游击队之歌》、诗朗诵《穿越时空的对话》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通过红色经典传唱、革命故事宣讲等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引导青少年厚植童心向党的家国情怀,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营造了浓厚氛围。


“我们将进一步挖掘传承特色的红色文化、山居文化和农耕文化,为资源激活赋予文化魅力。希望更多企业家、农创客、老百姓参与其中,融合发展赋能红色旧址的盘活红色旅游成为南岩振兴乡村的新亮点。村党支部书记王铃华说。



视频:福建发布

作者:郑望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