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溪潭镇:燃动振兴“四大引擎” 谱写发展“多彩篇章”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6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2-09-16 11:04:40


      擎旗奋进正当时,乡村振兴谋新篇。近年来溪潭镇党委政府坚持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立足“五大振兴”着力点,聚焦产业支撑,文化铸魂,环境整治,党建领航“四大板块”,突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条主线”,探索产业链融合化,要素链精准化,服务链平台化,责任链清单化,制度链常态化“五链五化”工作机制,选准路径,破题实践,推进农业升级农民致富农村蝶变“三大跨越”,振兴发展底色更亮,成色更足,特色更明显, 走出一条具有“溪潭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01

驱动“发展引擎”产业根基  

更为强劲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产业兴则农业兴,产业旺则农村旺。溪潭镇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培育新主体,发展新业态,不断提升产业化,特色化,协同化水平,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一村一品”,特色凸显。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形成多个特优品牌。溪潭镇因村制宜,因村施策,既注重增收致富的“共性”又突出地域特色的“个性”,重点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依托农业综合种植示范园的示范带动,先后培育岳秀脐橙,南山水蜜桃,蓝田畲药,下庄芋头,芹洋刺绣,洋头阳光玫瑰,磻溪“红美人”,吉坑冬笋,西隐肉牛,溪填糖蔗等15个“一村一品”特色品牌,把特色做成产业优势,形成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的产业格局,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利益联结,驱动内力。溪潭镇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载体,探索推进一条以“村社一体”为核心,以“要素融合”为关键,以“利益联结”为目标的产业发展路径。至目前全镇已建立各类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08个,采取“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注重发挥企业带动,品牌溢价的功能作用,在要素、资金、营销等方面进行积极尝试,通过多种途径稳固联农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一地生四金”(土地流转得租金,入股分红得股金,返包到户得酬金,务工上班得薪金)方式,带动更多农户融入地标产业,分享增值效益,形成“村企共建,村民共富”发展新模式,蹚出一条农民增收致富,集体经济全面提升的新路子。2021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21638元,比上年增长9%,村集体经济收入10至20万元的行政村有23个,30万元至50万元的行政村有4个,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7个。



       增肌强链,共享发展。溪潭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一村一品”为目标,健全完善“接二连三”农业产业链,加强特色农产品分级加工和综合利用,着力壮大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型融合业态,促进产业链条各链接点,增肌强链,共享发展。岳秀村党支部盘活土地50亩,建设高标准脐橙示范园,建立脐橙产业服务中心,内设1000平方米分栋包装车间,500平方米仓储冷藏车间,200平方米电商共享平台,形成包装,储存,物流,电商一体化链条。兰田村延伸产业链条,发动农户种植金线莲,铁线莲,三叶青,穿山龙,积雪草等青草药300多亩,制成畲家三莲茶,观音茶,健胃茶及畲家药膳30多种,带动农民户均增收3万多元。随着产业振兴的推进,农村电商东风渐强,手机就是“新农具”数字小店带来“新农活”,一批返乡农民和“新农人”的加入,电商这种产地直播带货的模式,帮助农民分享到更多的价格红利,该镇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电商新业态,目前全镇从事电商的人员达800多人,每年创造收入达1.1亿多元,既壮大了产业,又繁荣经济,更凝聚了人气,拓宽了农民多元增收渠道。



02

激活“精神引擎”文化铸魂  

更具特色

      文化是人们共同的精神记忆和情感纽带,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溪潭镇激活“精神引擎”,用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将传统文化,文物古迹,自然风光,人居环境,文旅融合,田园体验,串联成线,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聚人气,让乡村振兴“活起来”。

      塑造“热”点,铸魂补钙。溪潭镇拥有丰富的廉文化,古文化,红色文化资源,该镇坚持从塑造红色文化阵地,丰富红色文化载体,厚植红色文化基因入手,打造“铸魂补钙壮骨”工程,打响廉村话廉,革命老妈妈潘玉球,兰田暴动“三大红色文化”品牌,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让红色文化之花开遍溪潭大地。三年来累计举办红色文化廉政文化主题教育80多场,参加人数达2万多人,让党员干部和游客聆听红色革命文化故事,感受红色文化熏陶,进一步激活文化资源,激发文化活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打造“亮”点,三进农家。溪潭镇注重文化振兴的成色与质量,开展“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拓宽了“富”的途径,凸显了“学”的效果,丰富了“乐”的内容。“富”在农家增收入。把文化创意融入特色产业,通过举办脐橙文化旅游节、芋头文化节、“三月三”畲歌会等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亮点,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学”在农家长智慧。邀请特色产业种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庭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户做大做强一批“土字号”“村字号”“独一份”农产品,让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开阔眼界,增强技能,提高素质,把数字化融入农业生产,让农民在手机上就能学技术,懂营销,卖产品。“乐”在农家爽精神。坚持以群众需求出发,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内容“四有”标准,通过一个农家院,一个小书屋,一场“微”活动,让全体村民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又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营造“焦”点,精神滋养。文化的浸润可以充满厚重感,让村庄鲜活起来。溪潭镇厚植文明乡风,铸魂乡村振兴,重点打造“四大特色”文化,推动镇村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站,村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资源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构建政策服务,法制服务,文化服务,科技服务,健身服务“五大平台”推进文明实践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该镇广泛发动群众大力营造勤为做人之本,善为终身之魂,诚为立身之基,孝为百事之先的浓厚氛围,让修身自律的立身之道,孝老爱亲的齐家之道,利他成人的仁爱之道,节俭勤劳的共生之道,共建共享的敬事之道在全镇每个村庄潜移默化,蔚然成风,让全体村民在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活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03

打造“魅力引擎”美好家园  

更添颜值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现实举措。溪潭镇聚焦产业丰美,环境优美,乡风淳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五美”目标,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高位推动,绘就蓝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溪潭镇坚持规划是搞好乡村建设前提的理念,依托穆阳溪和磻溪优质的水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以规划为引领,贴近溪北洋宜居宜业新城区功能定位,围绕“生态农业现代化,休闲旅游产业化,农民生活市民化”的目标,采取“一次性规划,分阶段实施”的办法,全面启动华岩、岳秀、廉村25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廉村污水处理系统和岳秀脐橙采摘园改造项目,加快岳秀、廉村两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芹洋、岭头两个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与秀美山水相得益彰的人居环境,让村庄整体面貌由“干净、整洁、有序”向“精致、美丽、可持续”提升,擘画“村村见新,处处有景,村景相融”新图景,让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新风貌释放出来的“红利”,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统筹联动,全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群众既是受益者,更是主要参与者,如何引导全体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如何激发村民主动参与日常管护热情?如何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持续下去?针对这些问题,溪潭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四提升三革命”(提升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庭院环境,提升行为习俗,推进农村厕所,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三革命”为重点,采取“政府主导,村庄主体,村民参与,全民收益”模式,建立“党支部+党员+群众”的“三联户一集中”的工作机制,形成一户党员户带几户群众进行联户包片,联户清扫,联户保洁的帮带方式 ,通过组建以党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让党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广大村民自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形成全民参与共治格局。



      特色启动,提升魅力。溪潭镇以点滴行动绘就美丽乡村崭新面貌,用真抓实干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掷地有声。一方面按照“留绿、留旧、留文、留魂”的原则,把生态文化元素融入到人居环境整治之中,重塑乡村形态,提升乡村品质,扩充乡村内涵,通过充分放大农村生态宜居价值,挖掘乡村风情,乡愁记忆,诗意栖居的独特魅力,深入开展乡村保护修复行动,实现精确地点绿化,精准节点提升,精细管理到户,让每个村庄都有独特地域风貌,逐步形成“一村一景”“村村差异”的多形态多元素美丽村庄,实现改一处美一处。另一方面在高速公路沿线重点村庄及沿线可视范围自然村深入开展拆违插绿,立面改造,村庄整治率达90%以上,完成房屋立面改造1349栋,美化绿化1.6万平方米。如今的溪潭大地,瓜果飘香采摘园,生意红火农家乐,美丽宜人的村庄成了旅游休闲好去处,生态的“原色”勾勒出美丽村庄的“钱景”,近年来全镇每年接待游客均超1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



04

点燃“红色引擎”党建赋能  

更加坚固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保障,基层党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溪潭镇坚持党建引领,以资源“共联”为引擎,组织“共建”为基石,产业“共富”为目标,积极探索“联建富,蹚新路”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充分释放“党建+”聚合幅射引领叠加效应。

      支部“兴链”,同频共振。组织实施“先锋行动,红链兴农”工程 ,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踪到哪里”的思路,把党建工作延伸到产业链上,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党支部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该镇积极探索“产业链党建”新模式,把基层党组织阵地前置内嵌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推动延伸到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产业链发展壮大,一体推进特色产业文旅产业做强做大,持续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支撑。镇党委采取中心村带周边村“1+N”帮带模式,成立岳秀中心村党委,构建起组织联建,政策联学,活动联办,党员联培,人才联育,环境联治“六联”格局。



      “三联三促”卓有成效。深入开展“富民强村头雁领航”专项行动,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按照镇党委统筹,村党组织示范,农民党员带头的工作思路,围绕推进村级党组织带领致富能力,组织实施“乡镇建立一个党员带富基地,每个村至少建成1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济实体,每个党员至少带富1个农户”的“三个一”工程,建立“党组织联经济实体促提升,党小组联经济能手促壮大,党员联困难农户促致富”的“三联三促”工作机制,促进基层党建与农村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出“党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15个,“党组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提升村13个,“党建+集体经济”村强民富样板村7个,“党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效能村6个,构筑起乡村振兴坚强战斗堡垒群。



      把握“四题”、“五星”闪耀。坚持党建聚力,振兴聚能、强化组织、建强堡垒的党建工作思路,开展创建“党支部过硬星,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创建活动,抓住“领题、选题、释题、破题”四个维度,推进基层党建走深走实。以责任导向“领题”。要求全镇48个党支部1193名党员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把群众记在心上、兴产业、富农民、稳治理、推动乡村振兴谋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乡村振兴主力军,排头兵。以问题导向“选题”。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实行“一村一策一清单”,确立创星路径,推进力量在基层整合,服务在基层拓展,问题在基层解决,民心在基层凝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之路。以需求导向“释题”。通过组建“强村带动型,村企联建型,产业牵引型,村村互助型”和“逐村观摩,述职打擂,清单推进”等机制,确保“五星”支部创建规范化、常态化。以结果导向“破题”。聚焦镇村党员干部队伍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镇党委“龙头”作用,构建“镇党委书记统筹抓,班子成员分片抓,包村干部直接抓”的包联工作体系,立足早、快、严、实、推动镇村干部学在前、干在前、走在前、立标杆、当先锋、作表率,靶向的针对性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有效激活基层“红色细胞”,蹚出乡村振兴“溪潭路径”。【课题调研:梓树、剑平、诚锐】


来源:福安乡村调研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宋诗莹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