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新世泽,槐里旧家风”。有着近730年历史的南岩古村落,系闽王王审知九世孙王少招在元朝大德元年(1297年),“由佳浆转迁南岩筑室而居焉”。在王氏祠堂内存放着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到道光年间的族谱,记载着王氏先祖儒学精萃的11条家训家规,可谓族人立世修身齐家的福文化宝藏。据族谱记载:“王氏先祖按公夙昔,赋性聪明,屡试冠军,但其无意,登入仕途琼林,却将全力注入对后人的培养教育。”他孜孜不倦将儒学精神滋养培育后代,“以耕读并济为重,更兼识医学,泽洽乡里,和睦乡族。施舍无间,行善积德”。他多次说过“一堂四代,桂子兰孙群,称觥而舞影诚人生第一乐事,岂不伟哉。”自古以来,南岩王氏家族代代尊从祖上遗训,并发挥性地运用于育人、兴家旺族之道。清代从乾隆到咸丰年间,是南岩王氏家族最顶盛时期。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财富的囤积和文化积累。期间,南岩曾出现过知县、举人、武庠生、太学生。代代私塾学堂相传,家族发达。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南岩村依山而建,民居沿坡势分布,飞檐翘角,巷道交错,重门叠户。里村、外村两处古民居建筑群,完整留存着百年以上古厝42座。虽然两处古厝建筑形制大体相同,但里村的王家大院用料大,门楼、牌匾、围屏等雕刻更为精细。“谓就外檐下壁复安板檐,以辟风雨之洒壁”,优美而巧妙的重檐造型彰显传统建筑的智慧。北岭的三栋大厝为南岩先祖三兄弟依山所建。据传,占地总面积为3600平方米的三座房屋,为同一天、同一时辰上梁。古厝格局严谨,榫桁栋瓦脊兽队列,烽火粉墙起伏参差,高矮门楼错落有致,堪称传统山地建筑布局的实体范本。
深山藏古厝,南岩素有闽东“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美誉。一座座黛瓦挑檐,仍保留斗拱门楣、古朴屏风、窗格木雕等典雅。推门走入古厝,每一扇半掩的门后,都曾经演绎过一个个美好的故事。穿廊上的斗拱、额枋、雀替等处的木刻装饰,绚丽精致、做工极佳。各院落内结构附件装饰,也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尤其是墙基石、柱础石等形制各异的石雕,颇具古风古韵;各式各样精美石质老物件,大多都是200多年前生活器具。一古宅大厅前两个石柱台,形式八角花瓶,采用阳雕,八面分别雕刻有八仙献宝图,所呈现的美学更让人折服。据悉八角形柱础石古时工匠一年只能打制两个,传世较少,而青石水槽皆为纯手工打造,四壁光滑,厚薄均匀,做工精美,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打磨技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巅之岙“金蟹哺浪”,不仅只有稀世“‘南’得”建筑奇观,更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令人瞩目。这里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题材的木雕、石雕,寄托无限的美好祝福,堪称“藏”着一座福文化非遗宝库。步入北岭大厝,大梁上描绘奇花异草,蕴寓吉祥如意。厅堂左边神位坛彩绘“凤凰彩牡丹”,右边祖先坛彩绘“金雀哺食喂雏鸟”;大屏风上“八仙过海”“蟠桃献寿”等雕饰栩栩如生,承载着独特的乡土风情。若时逢喜庆,大厅中央还布置成“绸缎金丝绣祥瑞,全联屏风团团围”的氛围,寄托着人们浓浓的乡愁。特别是正堂中央高悬“慈能迓福”金字牌匾,彰显厅堂的富丽堂皇。匾额在我国已经流传2000多年,早在宋代就被列入官方《营造法式》的制作规范中。明代书法家费灜在其著作《大书长语》中说:“堂不设匾,犹人无面目然,故题署匾榜曰颜其堂。”徜徉南岩厝间,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悬挂在传统建筑物门楣上方、厅堂正中的楹联匾额。这些题字方形牌,它把中国古老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雕刻、建筑艺术、民俗礼仪融为一体,是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往往与楹联结合而相得益彰,被誉为“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南岩王氏祖上留传的 “春熙太和”“风暖垂爱” “瑞露凝祥”“福寿延年”“德邵耆年” 等古牌匾,每一块都有着渊源来历,留下这深山僻壤之地的励志经典。
在传统的祝寿礼仪中,寿匾承载着显著的福文化底蕴。比如,为老人祝寿送上“遐福”匾,祝贺寿星永远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祉。“遐福”是非常古老的祝福之辞,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南岩百年牌匾“慈能迓福”,是清代同治□年正月兵部左侍郎(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副部长)、内阁学士、提督、福建全省学政邵亨豫为王母郑孺人六旬寿诞的祝寿匾。匾长217厘米, 宽78厘米,采用平板雕字带雕框与角插匾。角插高浮雕贴金,一为麻姑献寿和祥云蝙蝠,另一为东方朔偷桃与飞于云端的蝙蝠。外框为红色贴金卐字纹地上镂雕缠枝牡丹纹(寓意富贵绵长),内框蓝地粘贴浮雕贴金忍冬纹。匾心粘贴黑字(名字与时间为红字),题词为阴阳雕,用金描边。“慈能迓(yà)福”, 慈,孔颖达疏“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物也”,本为父母的爱,可引申为怜爱,亦为母亲的代称。迓,迎接。意为其有慈爱之心,必会得到幸福,即祝受匾人迎接幸福。这古寿匾题词,既高度概括,又形象生动,富有文学色彩;既显示寿者的喜庆心情,又表达了送匾人尊崇之心,寓意年高有德的人是有福气的。
“慈能迓福”,古韵悠悠入匾来。悬挂于厅堂中央隔板上部位置的精致寿屏,为主人姻亲所赠,至今保存完好。序文羡家世而门庭光大,记载王氏重教支教故事。门楣“腾蛟起凤”四字,引自《滕王阁序》,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守护一段南岩的历史往事。群山环抱的南岩村,自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以来,该村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对古民居、革命遗址、青砖古道等进行保护性修缮,并植入“研学+文创”等元素,让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 “慈能迓福”经由世代传承,留存一个家族的座右铭,也是一份精神寄托以及对未来的追求……
作者:郑望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