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名“文旅体验官”来到穆阳后,惊叹连连……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10-31 17:10:42

图片

图片






“没想到穆阳这么好玩”“在石马兜古巷和NPC对诗、看线面银丝晒满庭院,才知道穆阳的烟火气里藏着这么多惊喜”——2025年“好穆阳”线面文化旅游周落下帷幕后,这样的感叹在文旅体验官的社交平台上不断刷屏。

作为全国特色小镇、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穆阳镇拥有丰富的明清建筑、文化民俗等资源。穆阳线面的生产加工有近700年历史,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石马兜古巷印刻着岁月痕迹,五显宫的白墙黛瓦诉说过往;鲤鱼溪里红鲤嬉戏,穆阳溪旁古樟树亭亭如盖……可在过去,这些兼具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宝藏,却因宣传模式传统、渠道有限,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今年刚加入基层工作队伍的穆阳镇干部邱瑶娅,对此感受颇深。走村串户的日常工作中,她早已摸清穆阳的“家底”:狮子岩的雄奇、葛兰坂的静谧、古巷里的烟火气,还有水蜜桃的清甜、线面的醇香,都让她萌生为家乡发声的想法。

“乡村振兴不只是政策导向,更是老百姓盼着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心愿。”邱瑶娅说,眼看短视频平台成为信息传播主阵地,不少地方通过直播等方式带火了本地特色,她下定决心成为一名乡村振兴主播,用镜头为穆阳“代言”。


要让宣传有料又吸引人,并非易事。邱瑶娅坦言曾面临设备不专业、视频效果平淡等难题。她和同事主动学习拍摄技巧,哪怕用手机也力求捕捉穆阳的每一处美好。为了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她耐心与村民沟通,让田间劳作的农人、街头摆摊的手艺人成为视频里的“主角”。


为拓宽宣传渠道,此次线面文化旅游周聚焦沉浸式体验,招募“好穆阳”文旅体验官。作为穆阳镇首次招募的文旅体验官,50位来自旅行社、高校、自媒体等不同领域的体验官,用镜头记录古镇风情、用脚步丈量文化脉络,助力这座千年古镇“破圈”。


从旅游专业大学生到资深摄影爱好者,从自媒体博主到旅行社导游,不同身份的体验者带着专业视角与新鲜眼光,深入古镇街巷、工坊与景点,用Vlog、图文攻略等年轻人喜爱的形式,把穆阳的“古”与“新”讲给更多人听。


文旅体验官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进石马兜古巷,他们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故事的参与者。汉服巡游、NPC情景互动、对诗接句……沉浸式体验让古巷“活”了起来,也让穆阳的文化“走”了出去。

镜头里,线面传承人在晨光中拉出细如发丝的线面;镜头外,文旅体验官们亲手体验非遗制作,感受“线面长长”背后的匠心与祝福。千人线面宴上,热气氤氲,笑语不断,一碗线面,不仅是美食,更是穆阳人待客的真诚与温度。

“以前只知道线面好吃,亲身体验后才知道,每根线面要经过‘和、发、锤、挤、搓、拉’等十多道工序,太不容易了。”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徐诗雅感慨道,带着这些知识再去体验,她拍出来的视频多了“文化干货”,评论区里不少网友留言“想去穆阳亲手做线面”。


如何让网络“流量”变为文旅“留量”?文旅体验官的体验反馈成为穆阳文旅场所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文旅业态的助推器。据了解,当地在完善景点配套、优化服务的同时,还聚焦研发新产品、增加新项目、策划新活动,以新玩法、新体验持续“圈粉”。


文旅热度的攀升,为穆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选择在石马兜开店,就是看中这里的历史底蕴。现在来店里选购的顾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商户苏增水说。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旅游周吸引了近1万名游客,有效带动当地消费市场,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穆阳镇以政策为引领、平台为依托,打破地域限制,通过各类文旅活动精准招商,推动资源互补与要素流动。曾日渐落寞的石马兜古街,经过专业设计公司入驻、古码头修复、沿街路面改造等工程,重现昔日风情,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此外,穆阳镇还对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仰止祠进行规划升级,通过植入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新打卡点,进一步盘活古镇文旅资源。


“我们不只是办一场活动,而是要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人走进穆阳、爱上穆阳。”穆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安斌表示,下一步,穆阳镇将进一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不断夯实旅游家底,推动穆阳从“被看见”到“被记住”,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变。



来源:闽东日报

通讯员:秦红丽

编辑:陈菁婧

复审:阮珊妮

终审:林   衍



图片
图片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