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逢华在“可折叠太阳能自行车”生产车间忙碌着。
福安新闻网 他虽是一名下岗的工人,但他的专利产品却在义乌市场上热销;他炙热地追逐“低碳”生活,设计了我国第一辆“可折叠太阳能自行车”,成功试制了“太阳能空调服”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他就是谢逢华,从2006年起至今,推崇环保、节能、低碳的他,依托自主创新,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37项国家专利。
“已经确定我的4项专利产品将参加第十三届北京科博会。”4月23日20时04分,谢逢华激动地传递着这一喜讯。凸显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低碳绿色经济三大核心内涵的第十三届北京科博会是他所期待参加的一次盛会。谢逢华说,借助这个平台,自主研发的产品可以得到权威的评价;依托这个平台,闽东人的发明创造可以一展拳脚。
聊起自己的发明创造,谢逢华总是一脸的憨笑,无比的幸福从他脸上沟壑般的皱纹中溢出来。他说平淡的生活是发明的源泉。自行车可不可以利用太阳能,甲板上的工人在酷暑里能不能穿上空调服,挂蚊帐是不是可以更简捷?触动生活点滴,在他眼里,发明创造就是发掘生活乐趣。“福建第一个沼气池是我做的,放在福安使用。” 谢逢华说,小时候由于家里穷,初中一毕业,就参加工作了。木工,裁缝、雕刻等都曾做过。1974年,他应邀为福安养路段建了3个沼气池,让养路工人告别煤油灯,用起了沼气灯。
2003年,一直在福安宾馆从事空调安装、维护的他下岗了,此后三年,他离开家乡,前往福州、厦门、宁波、温州等地,打起了“老鼠工”。回想三年“老鼠工”的生活,他笑着说,有一年,兼职6份工作,而这样“超负荷”的工作量,并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兴趣,因为在外地奔走,他工作的重心还是技术创新。
“有一年,我到义乌,看到一个产品,正是我研发的,那时的心情真的很激动。”在打“老鼠工”的日子里,谢逢华的发明创新不断地被企业运用而后投产上市。至今,在温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一企业老板还为他留了一间办公室,希望能用高薪聘请他继续为企业搞技术创新。对于温州老板的热情挽留,谢逢华以“我喜欢呆在家乡”委婉地拒绝。
回到家乡,他仍旧埋头研发新项目,把晚上休息的时间都定格在零点。谢逢华利用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为企业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开辟新路。他设计的全国第一辆“可折叠太阳能自行车”、全国第一块铝合金太阳能电池板和折叠笔记本太阳板,去年已大批量投入生产,且在去年北京科博会上,被北京市民评为“最环保的交通工具”。
“一般想到的东西我就立即动手做。”不久前,他研发试制成功“百变光电空调服”、“太阳能自冷空调衣服”。炎热的酷暑,甲板上的工人,岗亭外的民警、浇筑水泥的建筑工人汗如雨下,每每见到这样的一幕,谢逢华总会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制作一件冬暖夏凉空调服,让人们不再受酷暑的炙烤。有一回,在家看电视,一则新闻引起了他的关注,原来,他畅想的空调服在美国已出产。
空调服到底是什么样子,揣着好奇,2008年初,谢逢华托朋友花了600美元买了一件空调服。紧接着他便着手开始研发,经过两年多努力,今年,他试制成功“百变光电空调服”、“太阳能自冷空调衣服”,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该项目采用嵌藏微型制冷和化学系统结合,以太阳能和市电为能源,实现制冷制暖。具有重量轻、价格便宜、使用时间长等优点,普通消费者都能买得起,成本为国外的十分之一。使用时只要轻轻按下按钮就可设定,实现制冷制暖,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穿上它,就不用怕寒冬与酷暑了。
对于发明专利,谢逢华坦诚地说,他申请了17个发明专利和20多个实用新型专利,有的已经投产上市,有的正在筹备和试制中。然而在专利的使用中,他从不追求有多少回报,因为他只希望自己的研发“低碳、节能、环保”专利产品能运用到企业生产上,而后推向市场,让百姓受益。(来源:宁德网 作者:梁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