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潭头镇康源村,全村姓李,四周植李,一年四季,“李事”不断。这不?甲辰龙年正月初三,一场隆重的“李事”——康源寿星节,又在李氏众厅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呼啦啦开场了。
李強、李秦怀、郑碧容等13位寿星,身着寿星服,肩披红绶带,胸戴大红花,团团围坐在众厅中央的大圆桌旁,接受600多名康源和外地驱车赶来参加寿星节的李氏族亲及来宾的拜寿敬酒祝福。
寿星们频频举杯向众族亲和宾客颔首回礼,脸上容光焕发,笑靥如花,就像有一首歌中唱的“远看好像十七八”。寿星节,把族亲和寿星感情的纽带连在一起,大家边吃边唠嗑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一个寿星节,让山村今年的年味儿更浓了。
据康源村李氏宗亲联谊会副理事长林成增介绍:该村创办寿星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4个年头。该村寿星节之所以能连年接续举办,且办得多姿多彩,别具一格,多亏了该村贤达李康增的倾情付出和众乡贤的鼎力支持。他们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萌发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愿景,锚定青山不放松,组织发动村民广植芙蓉李,使每年早春二月,全村“千树万树李花开,忽如一夜香雪海”。惹得周遭甚至邻县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踏青赏花;那年,连我省著名诗人朱谷忠也听了传闻来到康源村踏青观赏,他见了这些美景不禁感叹:说康源这般景色,“就像在美的世界同歌,在诗的山野飞跃。”“因为一进那个地界,那一幅幅山水画,就会把你的心,一遍遍地溶化了。”有这样“美的世界”,我以为康源村被评为“福建省生态乡村”,那是自然而然,实至名归的一桩事儿哩。
为了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康源村两委还以产业振兴为抓手,联合李氏乡贤组织成立“康源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模式,使乡村产业振兴有了实体。
产业振兴带动了文化振兴。作为革命老区基点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康源村古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就颇为丰富,富裕起来的康源村民,在古文化和红色文化建设方面便舍得投入和付出了。这些年来,该村贤达李康增带头捐出了不菲的资金,加之乡贤筹募资金共达500多万元,遂使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建得像模像样:村民新房建设添新貌,道路拓宽建设展新貌,水库电站建设换新貌,桥梁灯饰安装俏新貌,水库电站建设全新貌,文化长廊建设亮新貌……乡村记忆馆、乡村图书馆,留住了情怀,留住了乡愁,留住了父老乡亲的盼头。这样的村情村貌,有谁不爱自己家乡建设得这样美丽又富饶?!
康源村贤达李康增,原为闽东医院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津贴医学专家。今年已年逾古稀之年的他和我谈起了孝文化。他说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不孝之人被人们所鄙视,其人生职业就一切免谈了。一个人常怀仁孝之心,为群众办点实事好事,虽谈不上什么大的造福,但起码也称得上是一种修福或修为吧。听他一席话,我倏然茅塞顿开,猛然想起了荀子的名句:“行善积德,神明自得。”做好事不图福报的李康增们,在行善积德的当儿,其实内心已“神明自得”——神清目明内心自然而然已经得到福报了。所以,李康增们在村里年年举办寿星节,年年的付出美了寿星,美了族亲,在年味儿更浓了的同时,李康增们的心灵也更美丽了。
作者:杨昌长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