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阳头历史文化街区:烟火焕新生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6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02-06 16:37:17

春节临近,走进福安阳头历史文化街区察阳古巷,一盏盏红灯笼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古朴的小巷里,“文艺范儿”的咖啡店、茶馆人气颇旺。除去岁月“锈迹”后的察阳路一改以往环境的脏乱差,变身新晋网红街,吸引不少城市青年来此乐享闲暇时光。

察阳古巷焕发生机
沧桑岁月源远流长

福安阳头历史文化街区蕴含丰富文化特征

和审美内涵的风火墙  池志海摄

阳头历史文化街区,是理学大师朱熹过化之处,也是一代理学名宗黄干先生、抗倭名将黄钏的故乡,2018年列入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以察阳古街为主体,北至阳上社区李厝巷,南至阳中社区黄厝下巷,范围11.75万平方米。


闽东第一大河流的长溪流经福安城关的一段人们称之为富春溪。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富春溪流经的阳头是福安城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每天,渡船从赛岐港口运来食盐、布匹以及生活日用品等杂货,山区群众也乘船来到这里,用山货土特产换取盐、咸鱼、针线布匹等生活用品。这一带,杂货店、布庄、鱼行、旅社、诊所、国药店、首饰店、糕饼店...... 上世纪三十年代,仅茶庄就多达9家,是当年闽东数一数二的繁华商业区。鳞次栉比、商贾繁华的阳头街区,见证了福安近百年城市格局演变与商业兴衰。

阳头黄氏宗祠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巷悠悠岁月深,青石老街印旧痕。随着历史变迁,这片土地留下了最具文化韵味的街巷和古民居建筑,形成“一街六巷”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包括1处国家级文物点、45座已公布的历史建筑。“黄、陈、池、李、程”五座宗祠,分别象征着“忠”“孝”“廉”“义”“团结”的传统文化精神。清代修建的民居、西式建筑、宗祠、佛教寺院......构成多元化的建筑特征和文化。其中,黄氏宗祠为朱熹门徒黄干一门的宗祠,有80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2516平方米,历经三次重修,是福安市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祠堂前仪门、北宋古井、半月池、照壁依旧保存完好;祠堂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楹联、匾额琳琅满目,花鸟人物活灵活现,古戏台上八角藻井奇特美观。建筑工艺精巧,为不可多得的明清古建筑遗存,2019年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宗祠楹联、匾额琳琅满目

黄氏宗祠内古戏台藻井

跨越百年“街”续文脉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老街既是城市成长发展的印记,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阳头码头以前主要是用于运送生活物资,从码头上岸,能通往繁华热闹的墟市,最多时停泊100多艘船。”在阳头老居民李宗雄的记忆中,年轻时看到码头边货物集散的场景,依旧鲜活。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达,曾经的水运码头和老街隐于繁华,走向落寞,阳头老街也成为“孤寂”的存在。架空线缆杂乱如麻,路面破损、环境脏乱、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小巷“脏、乱、差”的窘境成为城市治理的难点和痛点。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既要保留老街老巷的珍贵情怀,更要使之蝶变新生,绽放出与时代相称的绚丽光彩。福安对古街采取循序渐进地修复、活化,让老街老而不衰、魅力常在。


福安将察阳古街列入省住建厅历史文化街区改善提升工程。从阳头街道到福安市、宁德市,各级人大代表争相献策、把脉问诊。据了解,阳头街道人大代表建议,将察阳古街古建筑群开辟为“闽东古民居街头博物馆”加以保护。

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工作人员本着“既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又要重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和“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的原则,开始深入街区走访调研。针对察阳古街居民的多样性需求,建筑和景观的改造工程均以复古修旧风格为主,将古街两侧墙上杂乱无章的缆线入地,路面铺设仿古青石板。

阳头历史风貌保存完整,最可贵的是原住民、自然生态业态都保留在街区中。“由于当时顺利争取到了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而年底又要完成一期的修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大家熬夜加班,白天干工作,午间和晚上则到居民家中讲方案、讲政策、讲细节,耐心劝说。”福安市阳头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程文伟介绍,近几年,仅黄氏宗祠就投入近200万元修缮。深入街区的毛细血管“背街小巷”则进行“微整形”,目前已完成黄厝上巷、黄厝下巷、里厝巷、登善里巷等6条小巷的改造提升。

守护“根”与“魂”激发“活”和“用”

老街巷不仅有烟火气,也有精致慢生活

旧家具店、茶舍、咖啡吧...... 记者在察阳古街看到,装修风格文艺清新、古色古香的商铺,为这条百年老街装点了不少年轻元素。“颜值”提升的同时,阳头街道还积极引进与古街相辅相成的商业新业态,以及本地特色手工、食品店铺等等,让古街焕发新活力。

老街巷不仅有烟火气,也有精致慢生活

第一个入驻察阳古巷的澜西工作室店主林晏西经营着一家珠宝首饰店。一年多前,原本在大城市生活的她回到家乡,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察阳古巷。“在大城市待久了,就想返乡陪陪家人,过过慢生活。察阳古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喜欢这里的氛围。”林晏西说。茶人林云创办“云舍茶”,做起茶叶、茶器、茶空间等雅事。随着各色文旅新业态的入住,古巷渐渐“潮”起来,文旅新业态绽放异彩。在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和提升的路上,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共赢。


一座座古厝和文化建筑被开辟为文创产业基地,不仅延续了古厝原有的使用功能,也将历久弥新的文化基因与文明创建相结合,走进更多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黄氏宗祠设立抗倭英雄黄钏纪念馆,先人“丈夫皆有死,公独留青史”“揽镜徘徊若我成翁双鬓白,挥戈慷慨平生许国寸心丹”的对联、诗文,让人感受其对家国的炽热情怀。李氏宗祠被打造成“草根舞台”,在春节期间举办社区歌手大赛,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增进乡亲邻里感情,成了一项新的文化民俗;戏台、厅堂、谱室、楼阁等宗祠里原本闲置的场地,成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举办地,丰富村居文化生活。程氏宗祠也成了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传统文化活动中心,承担起社区文明宣讲小舞台的任务,成为传播正能量、引导好乡风的文化基地。

黄氏宗祠黄钏纪念馆

与察阳古巷相连的阳头古码头,通过激活水岸空间,增大视觉空间和景观的层次感,融入环阳头岛休闲福道,成为承载福安城区悠长摆渡记忆的窗口,为城市增添更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每年福安市还在古渡口举办龙舟赛。传承和发展、现代和传统、速度和激情……所有的元素通过龙舟碰撞、交织、融合,重拾水岸荣光,赋予历史文化街区新的生命力。


作者:林耀琳 李郁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 阮珊妮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