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尾镇农民钟奶宝的创业之路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5日来源:宁德网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宁德网发布时间:2013-11-15 18:21:06
    宁德网消息(见习记者 郑振忠) 43岁的钟奶宝3年前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水泥工到如今的农业大户,这期间面对他人的质疑与嘲笑,他总说:“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做农业,一定要有上进心。”短短三年,他在闽东大地上成功引进了蓝莓,并经营起了630亩林木种植基地,成了不择不扣的“土专家”。

  水泥工回乡创业办农场

  11月8日上午,当钟奶宝见到有客人来到他的种植基地时,头顶斗笠的他赶忙从“办公室”里取来一些香味浓郁的百香果。自从他的“宝宏林木种植基地”走红后,便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该基地位于福安市溪尾镇砍下村马山顶上,海拔320米,理论上并不适合种植蓝莓。

  “我常常看中央电视台的农业节目,也请了专家来指导。”钟奶宝告诉记者,做农业,有进无退。当时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和命运下了一场赌注。

  2007年,“圣帕”台风引起的山体滑坡,导致溪尾镇林洋村受损严重,而钟奶宝的老家也就在那次台风中倒塌了。种奶宝常年租住在福安城关,承包工程兼做水泥工近20年。“在福安打工、租房,日子虽过得平淡,但心里却一直想着如何赚钱买房。”农民出身的钟奶宝虽没有其他技能,但对家乡的土地却再熟悉不过了。2009年,40岁的钟奶宝最终放弃了20年的水泥工身份,决定回村里创业办农场。

  在溪尾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钟奶宝向坎下村流转土地600多亩,开发种植油茶、花卉和一些水果等。2009年12月,钟奶宝发起并投资成立了“宝宏林木种植基地”,该基地规划面积1600亩,划分油茶、花卉、果园三个基地。

  2次失败终成630亩种植基地

  “2010年,我们投资了60多万元大面积种植木瓜,同时也种植了部分百香果、牡丹等,谁也没想到那年春节遇上寒冬,损失了180万余元。”钟奶宝的合伙人薛幼珍正忙着准备午饭,听到钟奶宝和记者聊起当时办起果园的经过,便急忙向记者诉苦。回忆起那段时间,薛幼珍不禁摇摇头,她说,当时身边还有不少质疑甚至嘲笑声。

  那年春节在颗粒无收的果园里,钟奶宝时常蹲在田里挖土,希望能看到果子存活的机会。终于,钟奶宝看到了部分木瓜根茎上长出了米粒大小的嫩芽,他兴奋地喊了起来“有救了,有救了!”。钟奶宝“不死心”,再次种起了木瓜,但最终因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不适合种植,还是以失败结束。

  “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钟奶宝请来了一位来自贵州的老师,在近一年的学习后,他在门前屋后种起了百香果、蓝莓、樱桃、牡丹等。只要不下雨,钟奶宝总是会在田里照顾这些瓜果、花卉。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试验,他逐渐掌握了栽培、种植的技巧。据他介绍,每年的“五一”、“六一”和“七一”分别是樱桃、蓝莓、百香果成熟的时间。如今,260亩的果园里种满了蓝莓、樱桃和百香果,20亩的花卉基地和350亩的油茶基地在他的精细照料下,发展得有声有色。去年,他的百香果和蓝莓开始走进宁德市场,不仅成了水果批发市场的主要来源,也走进了各大超市,还销往厦门的旅游市场,仅去年这两种水果便带来了约13万元的收入。目前,该基地的2万株蓝莓,预计到明年底可产生15至20万元经济效益。

  多方助力“土专家”的创业路

  钟奶宝和他的“宝宏林木种植基地”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及当地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省财政厅下拨了15万元鼓励基地发展蓝莓特色水果和新品种水果推广,通过“一事一议”项目,镇政府出资为其修好了1.1公里的机耕路;面对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当地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技术指导。福安市农业局等市相关单位还为基地的发展出谋献策,帮助筹集资金,扩大规模。计划通过2至3年建设,将其建成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园。钟奶宝告诉记者,下一阶段基地还将修一条通往樱桃园区机耕路,完善水肥一体化的灌溉系统,项目资金需8万元,财政可补贴4万元。同时,为了满足发展的需要,他准备购置一个10吨容量的农产品保鲜库。蓝莓种植园还将得到扩建,目前已得到300亩的流转土地。

  钟奶宝的创业故事渐渐在山下传开了,曾经的水泥工如今成了当地的农业大户。现在不论再遇到严寒酷暑还是霜冻台风,这位“土专家”都能有效应对了。他笑着说,这些年没赚什么钱,就是学到了经验。

  在采访结束前,钟奶宝还向记者介绍了他所培育的“催花牡丹”。他说,经过反季节培育的牡丹花可在春节期间上市。牡丹花开,富贵吉祥。钟奶宝一直坚信“做农业,一定要有上进心,要做成功,就要做实在。”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