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街道:村集体经济“生财有道”
盛夏时节,赛江之畔的江滨大道微风习习,一栋黄墙蓝瓦的6层楼房在蓝天白云下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便是罗江街道罗江村的农民工公寓。“这个公寓现在是供不应求,如今,36套房源已全部出租,每年能为村财增收约17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罗长平喜滋滋地介绍道。
近年来,罗江街道围绕“一村一品一策一特色”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强村”专项行动,立足辖区内工业产业发达、企业林立、外来劳动人口密集等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打好因地制宜“组合拳”,推出资源开发型、实体经营型、村企共建型三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2022年,罗江街道下辖7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过15万元,其中4个村达到20万元以上,罗江村、南安村已突破50万元大关。
罗江村地处赛江西岸的104国道旁,紧邻罗江街道所驻的三江社区,因周边企业、学校众多,该村逐步成为当地村民与外来人口的聚集地。为了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和学生、家长的住房需求,2018年,该村充分盘活村内集体土地资源,建成占地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的农民工公寓一期。“没有房东,这里就像是我们自己的家,住得很舒心。”当提及租住在这里的感受,租户陈阿姨话语里满是笑意。
除了农民工公寓,该村还通过建设停车场、出租地皮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村财增收渠道。从2018年的5万多元,到2021年的50万元以上,罗江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
而与罗江村比邻的南安村,依山面江,水陆交通便捷,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该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利民物流码头发展以搬运、装卸为主的第三产业,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财增收30余万元。
南安村利民物流码头在装卸钢筋 吴庆堂 摄
从上世纪60年代起,该码头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成功完成四次“升级”,升级后的码头吨级由原有的500吨级变为1000吨级,年货物装卸量由原来的8万吨增加到30万吨,南安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也伴随着这四次“创业”步伐逐渐壮大起来。此外,村两委班子还以固定资产为村财基础、码头为主导产业的具体思路,搭建简易的钢构厂房,以流转的方式与外界签订长期租赁合同,在保护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又获得年均25万元的稳定村财收入。
据了解,接下来,该村计划建设人才公寓,并打造休闲健身泳池项目,在吸引人才、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的同时,不断强化内生动力。“泳池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完工,正式投入使用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将有望突破100万元。”南安村村党支部书记林冬铃如是说。
相较于深耕实体经营之田的南安村,位于赛江西岸的大留村则开辟了村企共建的致富道路。自2003年启动工业园区建设以来,该村积极实施“园区落村、人才回归、农民入企、农货进城、培训到家”计划,整合优化土地资源,利用集体荒地荒坡招商引资,先后吸引多家工业企业入驻,借力企业,以村企共建带动集体经济增收。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大留村工业园区入驻规上企业6家、普通企业30多家,吸纳务工就业村民300多人,月收入均超3000多元。
与此同时,该村采取“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把农户镶嵌在产业链上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发展电商+特色产业”,用一根网线、一部手机,连接城乡、对接产销。2022年6月,大留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迈上了20万元的新台阶。
在罗江街道,罗江村、南安村、大留村只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缩影。“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创建‘富饶罗江’的目标,继续以发展‘农民工公寓、物流码头、标准化厂房’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拓宽视野、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努力走出一条‘以强带弱、抱团发展、共同致富’的新路子,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滨海新区。”罗江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雅梅信心满满。
记者:王雯秋 吴庆堂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