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寻福·我的家乡我来推 | 朱熹弟子—甘棠信斋先生杨复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6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07-06 11:04:18
图片


福安自古炳灵毓秀、名贤辈出,前有薛令之、郑虎臣、谢翱等忠贞之士,后有马立峰、詹如柏等无数革命烈士,为弘扬乡贤文化时代价值,本月起将向大家展示的是,福安各乡镇(街道)围绕6月主题一个著名乡贤创作的一篇篇优秀推文作品,赶紧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本期

带着推文向我们走来的是

甘棠镇












杨复

朱熹弟子


  杨复曾就学于古田蓝田书院,受业于朱子,相传他曾陪侍朱子在上东庵讲学。杨复对朱熹著述及先秦古籍“劲特通敏,考索最精”。他渊博的学识和对理学的深刻理解,倾倒了许多士子,就学者甚众。杨复著有《论语问答》《诗经杂说》《大学中庸口义》《祭礼》《仪礼图》等,深入浅出地阐述儒家学说,并用图示法阐释儒家“礼”的思想。

信斋先生-杨复

640.jpg


杨复简介

杨复,字志仁,号信斋,宋长溪县二十八都杨澳(今福安市甘棠镇杨岙)人。生年不明。杨复少年时聪敏嗜学、博闻强记。宋庆元间(1195—1200)朝廷禁伪学,朱熹避难来到长溪,至二十八都上东庵讲学。杨复与同里大留张泳、阳头黄干俱师事朱熹。一时,上东庵学者云集。庆元六年,朱熹于建阳病逝。杨复与黄干、刘子渊、陈日湖等人时常聚首,切磋义理,并各自招徒课艺,力倡理学。

杨复继承和发展了朱熹的哲学成就,他在绍定元年(1228)写成的《仪礼·旁通图》,既本朱熹仪礼学说,又有所创新。宋嘉定年间(1208—1224),杨复的学生,任礼部侍郎的李骏和任江西提刑的郑逢辰,向朝廷表奏,极力推崇杨复。宋宁宗御批云:“尚有远谋,毋嫌仕进。”敕封杨复为正奏状元,授文林郎。

《仪礼·旁通图》

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真德秀出任福建安抚使,署理福州政务,于福州三山郡学创建贵德堂。因为杨复学识丰富,名望很高,真德秀延请他主持郡学教务。闽郡四周士人多趋其门墙。杨复殚精竭虑地陶冶后秀,终至桃李满庭,名震一时。这年十月,杨复病逝。真德秀捐助自己的俸银,派人为杨复在宁德五都港尾圆明庄(今宁德市漳湾镇圆明寺)建造茔冢,并安葬于此。福安县儒士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祀杨复于县衙南的重金山山麓的乡贤祠,明崇祯年间(1628-1644)祀杨复于黄崎镇的兴文书院,清光绪年间(1875-1908)祀杨复于甘棠南门的仰山书院。

杨复以其精湛的理学造诣和培育后秀的精诚,深受时人推重。他去世后,真德秀称赞他:“道宗圣贤,学冠古今。推明典礼会通之大,究极天地鬼神之精。虽未获身管枢要,而立言垂世,真足陶冶后学。”明宪宗朝刑部尚书林聪称赞他:“析理入微,见道极高。儒绅推重,振古人豪。”。杨复生前著有《祭礼》《仪礼图》各十四卷,《集注文公家礼》十卷,《〈家礼〉杂说附注》二卷,还有《〈大学〉〈中庸〉口义》《〈论语〉问答》《〈诗经〉杂说》等。民国十六年版《甘棠堡琐志》尚例存《仪礼图·序》《论郊祭》二文。

考亭书院

时光深处的上东庵,既“有仙则名”,又“有释古刹”, 更“有儒遗珍”。史载,南宋庆元三年(1197)三月,年近古稀的朱熹为避“伪学”和“党禁”之难,流寓闽东达三年之久。其中,福安甘棠堡上东庵是重要的一站。朱熹和他的弟子们在这里创办“考亭书院”,授徒讲学,诲人不倦,“从学者甚众”。

c9884057172bcc0e82fa4f12eb371934.jpg考亭书院

考亭书院是杨复、黄干、张泳、杨楫、陈骏共学共著之所。宋代四方学子不远千里负笈到考亭书院,求学问道,群贤毕至,形成学术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闽东考亭学派,并为闽东朱子杰出十八门人扩大讲学编写空间,将编著流传于全国及台湾地区,并选于明清时期科举应试学著为准之用,现存入国家文库,为闽东文化历史传承造就辉煌,为当代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奠基,具有重大意义

朱熹与弟子








图片:读行福安、今日福安、明月草堂

来源:甘棠镇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 阮珊妮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