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规范化学习进行时⑤ |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1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03-01 10:39:24




语言文字规范化学习进行时⑤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知多少



什么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什么是规范字?


规范汉字是指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的汉字。规范汉字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经过整理简化的字是指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以字表等形式正式颁布的现代规范汉字。未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历史流传下来的,沿用至今,未经过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传承字,如人、山、川、日、水、火等字。


什么是不规范汉字?


所谓不规范的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和错字、别字。


什么是汉字的标准化?


所谓汉字的标准化,是指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做到现行汉字的“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和定序。


1.定量:定量就是确定现代汉语常用、通用汉字的数量,即对现代汉语用字作一个全面、精确的统计,确定数量,并使之合法化。


2.定形:定形就是规定汉字使用的统一字形,即对每一个汉字定形,做到一字一形,不能一字多形。


3.定音:定音就是规定每一个现行汉字规范化的标准读音。


4.定序:定序就是确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规定标准的检字法。


推广通用语言文字有什么重要意义?


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基础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使用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才能在保证交际顺利,信息、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哪些?危害是什么?


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如下四种表现: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滥用繁体字。这些现象的存在,给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文化的繁荣造成很大的损失和障碍。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后,计算机对汉字识别,要求汉字必须规范。


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点在哪些领域?


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当普通话成为学校教学语言、成为机关工作语言、成为宣传语言、成为社会交际语言时,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学校教育教学用字,机关公务用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用字,公共场所的标牌、宣传标语、广告等用字。


以规范汉字为公务用字指的是什么?


以规范汉字为公务用字,是指国家机关的所有公文、印章、标牌、标示牌、指示牌以及公务用名片等,均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


何谓校园语言?


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是指师生员工在学校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


何谓教学语言?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普通话。它是一种专门的行业交际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学实际上是教师把自己内在的知识和意向外化为语言、动作、表情等活动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着显著的相关。



学校和家庭是推广规范用字的主要阵地

我们要“从我做起”

人人使用规范字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家庭、影响社会

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 阮珊妮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