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节到。春节,福安俗称“做年”。福安的春节,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是民间最热闹、内容最丰富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但福安的春节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大年初一零点一过,各家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图个吉利。
大年初一,一早起来,大人小孩先喝一杯糖水,谓之“做年茶”。做年茶,由辈份最小的媳妇泡冰糖茶水依次敬奉,还要多出一盏,称“添丁茶”。初一早饭,食一碗太平面,线面上堆得满满的菜肴多系素食,菜肴取吉利名称,例如“福”(豆腐)、“禄”(肉)等。酒用红酒,象征做事桩桩开门红。
新春第一次出门叫“出行”,要取吉利方向。回家后,吃糍汤一碗,叫“行时”,取“时运亨通”之意。吃年糕,取“步步登高(糕)”之意。
糖甜甜,橘圆圆,放火(鞭)炮,大做年。做年时,福安的乡下人,一代传一代,至今仍然沿袭泡做年茶风俗。除夕夜,家庭主妇必须动手洗净拭干小石臼(杵冰糖专用)将冰糖杵成粉齑,鲜橄榄切成薄片、有贮红枣罐和茶叶瓮共四件东西放在一起。
待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团坐饭桌将要动箸开饭前,只见主妇缚起围裙忙得不亦乐乎,先将鼎锅刷洗干净,拿瓢向水缸舀起清水(清澈山泉)倒入鼎中盖上鼎盖后猛火烧沸(若水沸不够便如俗谚:无意冲茶半浮沉)时,赶紧按人数把茶盅摆放在茶盘上,盅里放把茶匙,然后用瓷羹舀出适量冰糖粉齑、橄榄(橄榄两头尖)、红枣两粒(枣与早谐音,寓意开门红)和茶米放进茶盅,用瓢舀烧滚沸汤既要灌满茶盅又要保持不外溢这功夫就叫泡(泡,象征鼓起)做年茶。
是时,主妇解下围裙卷成一条巾拍打身上的灰尘(其实是做形式),双手捧起茶盘,不紧不慢地一步一步走不动裙(裤),欢天喜地笑不露齿,按先长辈后小字辈递上一盅热气腾腾的做年茶。各人必须伸出双手接茶,小字辈还要站立起来,茶盅接在左手,右手搅拌茶匙。这时,大家站立起来,面向长辈恭敬,齐声说道“请茶!”长辈笑答“做年茶”,并示意大家坐下后,各人自由舀上红枣和橄榄片先嚼,然后斯文地饮茶,留下茶粕(茶渣)不能泼掉(象征有食有剩)。这时主妇又双手捧起空茶盘,也按原来递茶的长幼辈分顺序来收回茶盅。各人记住应把茶盅放还原来位置的茶盘中。
顺便附言,假若在大年初一至元宵,走亲访友,待客泡茶与饮茶礼节习俗同做年茶一样。另外还要加个尾声,客人举步离开时,必须回首对主人说道:“多谢泡茶!”主人双手作揖笑答:“一盅茶。”(意思是说礼轻何必挂齿)
流传在民间这种泡茶礼俗,久兴不衰,很有人情世味,不亚于当今市井茶道。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