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白石:养海富海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4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3-08-24 16:30:57


乡村振兴战略犹如浩荡春风,让乡村大地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福安市下白石镇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实做好兴产业、惠民生、优环境文章,在多元发展的渔旅融合探索中,逐步走出了一条“养海富海”的乡村振兴之路。

《宁海村渔歌》陈品寿

因地制宜

驶入振兴“快车道”

织网的村民

停泊的渔船、海边的晚风

蓝黄相间的现代渔排……

比起人潮汹涌的拍照打卡点

位于福安市下白石镇鲈门港区的宁海村

为游客展示了生态渔村的古朴与宁静

《连家船民安居梦》 李民雄

这个昔日的穷村、弱村,借着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的“春风”,崛起海上“沃野良田”,短短三年实现了集体经济从“空壳村”逆袭为“百万元”村的华丽转身,2022年,宁海村村民人均年收入2.5万余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70万元,三个万亩海上养殖示范区已成为村民们的“聚宝盆”。


很难想象,这个小渔村曾因不规范养殖而陷入海域环境恶劣、鱼苗病亡率高、龙须菜量低质差、渔民入不敷出的困境。

《收获》兰前

宁海村基础弱、底子薄,如何让致富路越走越宽?

这不仅要激活人才动能,更要抓实产业发展这条乡村振兴的“生命线”。2018年,宁海村被列为宁德市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养殖设施升级改造试点村”,全面启动海上渔排改造升级工程,原有3000口泡沫木质网箱和浮球旧渔排全部改造升级为新型环保塑胶渔网箱。

同时,在下白石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资助、群众多方筹措资金下,全村共建成32口深水大网箱和5000口小网箱以及管理房一座,投放养殖经济效益较好的黄瓜鱼、真鲷鱼、鲈鱼、比目鱼、石斑鱼,告别传统粗放型养殖方式,当年就产生经济效益达2.3亿元,托起了渔民稳稳的幸福。

“碧道伴清波,白鹭戏水间。”宁海村抓住下白石半岛第三产业发展的机遇,对120多幢楼的立面和屋顶进行改造,打造“海上田园”。同时,以渔耕文化为载体,启动建设“海上田园,多彩渔村”渔旅融合发展项目,目前已建成海上观光平台、一批星空房、6间海上民宿、2间海上餐厅,使宁海村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一跃而成旅游新景点的网红打卡地。

宁海村“后进”到“后劲”的蝶变

为下白石镇的渔村发展转型提供了样板

《美丽家乡》 陈秀玉

近年来,下白石镇政府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制定了一系列渔业鼓励政策和配套措施,培育壮大了一批水产养殖企业。成功举办全国高质量渔业现场观摩会,组织代表参加第六届中国(宁德)大黄鱼文化节,持续打响下白石渔业品牌,为渔民实现二次创业、振兴渔村经济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同时,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聚力“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用一批”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了海洋文旅、海洋航运等产业协同发展,成功引进青山重卡、岁金智谷·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一批好项目,全力打造福安下白石智能制造产业中心,为乡村振兴发展构筑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大获海滩》 阮仰棋

融合发展

携手奋进共富路

在蓝色大海旁

伴海风、养身心、品海味

……

这是下白石镇打造

“品海鲜—观渔风—访渔韵—猎渔趣”

滨海特色旅游小镇的未来图景

《耕滩牧海》施建平

随着滨海旅游市场的升温,如何在市场竞争中闯出一片振兴“蓝海”?

透过下白石镇“海鲜一条街”的发展可以看到,在共富路上,当地如何通过整合各地资源和因地制宜发展,拉长乡村产业链,激活美丽经济,实现从“各自富裕”向“共同富裕”的转变。


渔业多年快速发展后,难免面临渔民年龄较大,且年轻人不愿意跟随父辈成为“渔二代”“渔三代”,传统渔业缺乏后继之人的尴尬局面,渔业转型势在必行。


下岐村把保护海洋生态、发展乡村旅游与渔民转产转业紧密结合。”下岐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凌介绍说,旅游人数的日益增多为渔业升级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和丰富养分。“渔业+旅游”的新模式正在成为推动下岐村旅游发展、壮大村集体收益的重要一环。


2021年,下白石镇立足“海”特色,挖掘海洋文化,给乡村面貌“穿衣戴帽”,将位于下岐村的“海鲜一条街”建设作为打造“海鲜小镇”的抓手,推动旅游新业态的产生,为渔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该项目通过“大手牵小手”的方式,由经济基础较好的下岐村和下白石村牵头,村财相对薄弱的林门头、王坑、下赤、章岭、外山、通湾洋、章坑、金腰带村等10个村分别投入村财入股。目前,海鲜街一期商家已全部入驻,年租金收益达50万,二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多彩渔村》 吴庆堂

“下白石的海才能养出我们特有的‘健身大黄鱼’。”8月7日,在“下岐鲜”直播间,返乡创业大学生江建斌正向网友们介绍下白石的海鲜产品。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传统线下的海鲜销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更多消费者选择更为便捷的电商购买海鲜,“线上+线下”成为海鲜规模销售的新常态。


下白石通过成立海鲜文化品牌,围绕“连小渔”连家船民文化名片,用网络直播等形式,销售虾干、蛏子干、鳗鱼干、鲈鱼干等特色海鲜产品收入,带动下岐村及周边渔民从事海鲜干货加工产业,增加渔民就业收入途经。


在拓展渔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下白石镇不断压实“米袋子”“菜篮子”。面向大海,向远洋渔业、港口航运、精深加工等多个方向延伸;背靠山林,完成下白石特晚熟龙眼国家地理商标注册,申报晚熟龙眼智能温控大棚综合示范点。不仅实现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扩大渔业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三大产业的均衡发展。


《海上家园》 钟楠


安居乐业

和美乡村谱新篇

夏日

沿着宽敞平坦的水泥路面

走进小梨村,一座座庭院

在绿树鲜花掩映下整洁美观

整个小村庄呈现一派娴静舒适的景象

《编织幸福生活》李岳锋

小梨村是福安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2018年以来,小梨村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村共完成立面改造230栋,坡屋顶改造209栋,绿化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


“现在村里的面貌提升了可不止一个档次。”坐在屋前聊天的大爷大妈们由衷地感叹。


近年来,下白石镇紧抓产业富民主线,一键按下宜居带动宜业的“加速键”,不断推进产业经济提档升级,踏出一条发展旅游富民强村的康庄之路。


“以前村道两旁杂草丛生,家禽散养,现在的道路两旁整洁干净了,还修建了小公园,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感觉非常舒心。”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洋村村民们看在眼里,甜在心头。


2016年,行洋村被列为福建省美丽乡村,村党支部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带头模范作用,号召村民共同参与,不断在精细化上下功夫,在细节上做文章,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村房屋立面、坡屋顶改造和污水管道改造,实现所有生活污水集中投入终端处理,推进整治“难点”变“亮点”,村里有了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和老人幸福院,慢行步道和小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好去处,村容村貌有了“美颜”效果。

《池塘河边白鹭飞》陈英华

“安居”是“乐业”之本,立足绿色生态,行洋村将良好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村集体经济不断增收,擦亮乡村振兴的“新底色”。


《小梨村万亩葡萄园》陈品寿

行洋村党支部深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村党支部以“选优、配强、巧搭”为指导思想,将养殖能人、致富能手、大学生发展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带头致富党员选进村两委班子。

扩大村财收入。在村党支部的牵头下,行洋村盘活闲置土地,村集体所有的荒地、荒山、荒坡进行“打包整合”后出租,实现集体经济最大化。

高科技养殖生产崛起。随着海蛏养殖为村里家家户户带来丰厚收益后,村里又成立了南美白对虾养殖合作社,建起150亩的大棚养殖场。

智囊团“充电续航”。村党支部通过邀请专家现场教学、派送技术人员外出观摩等方式,持续为产业发展“充电续航”,促进养殖户不断提升、创新养殖技术,目前虾塘已实现年两茬季节养殖,每年每亩可获利 20 余万元。

白马港晨曦。吴庆堂

如今,行洋村在“联合社+品牌+服务”的模式运营之下,发展出集红美人香蕉种植、青蟹养殖、海蛏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为主导的“行洋四宝”品牌。

“下一步,我们要找准短板、精准发力,让渔农民富起来、集体经济强起来、农村风貌整体提升,努力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共富路。”下白石镇镇长钟高培说。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记者 张颖珍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